教育者給了一顆種子說明他的屬性,教你如何栽種,回家多了個可以玩味的過程,必須消化後紮實的搞懂並練習,讓它長出東西


剛學習一個多月的樂團G班學弟經驗談:

 先稍自我介紹一下,小弟我本是心理相關科系畢業,後來某天決定辭掉工作,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看看認為有興趣的事。當然以自己目前的認知,對實際場域其實也不是很了解,自己能力上也真的不足,於是到了FB關注了幾年的「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當作學習起點。

 最一開始上啟彬老師的課,對我來說真是很新鮮又新奇,被台灣教育荼毒習慣的我,在學習上總是太習慣詳細書寫的答案。加上自己的音樂底子不紮實,不一定能在課堂上快速反應老師所傳達的,所以想當然每次回家路途上都帶著些尚未處理的疑惑在腦中攪動著。但回家後聽著錄音檔、寫著筆記,實際上自己去嘗試、去重複推敲整個過程,其實這過程說實話,很有趣,最終也發現推敲後的那個理解都比直接公布標準答案來的深刻,記憶上也自然深刻,是種歷程學習的感覺!

 課堂中,老師時常學以致用不少現代音樂或當場示範幾秒前剛談到樂理,隨手就可拈來不少應用。雖然很多時候都還來不及搞清楚老師奏了甚麼音就過去了,心中總是OS:「阿賀!挫賽~呷力了」,但回家實際再慢速聽過分析後,驚覺這竟然是人生中第一次用耳朵在學習樂理。而且在和大家介紹樂理後,馬上接著召集大家實際合奏,不流於紙上談兵或只有一個人在練習而覺得和實戰有所差距。最後也會察覺每次練習或作業原來都是希望融會貫通的概念。

 這一切或許就像教育者給了一顆種子說明他的屬性,教你如何栽種,回家多了個可以玩味的過程,必須消化後紮實的搞懂並練習,讓它長出東西。




 還沒來此上課前總擔心自己會在課堂上無法吸收,怕自己跟不上,甚至太晚學習。現在想想都是自己沒試過就打退堂鼓的藉口,又或者是只想讓自己在很輕鬆又無壓力的舒適圈下學習的心態。但想學好一件事,過程我想必定五味皆會有雜陳。至於真的來學習後,很多的事並不如我先前的想像,因為老師是會給予當下可承受的練習和方法來按部就班的引導。

 再說到上課的緊張當然有,這倒不是老師沒耐心,相反的更常是很用心直接親自走到你旁邊示範教導到你會操作,但表情卻無一絲不耐,而是嶄露出渴望學生能知曉的支持性與鼓勵態度,我想如果今天自己是教育者可能也很難做到如此的耐心。所以這份緊張或許來自自我期許,怕和同學配合時無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時也因現場因素而緊張降低了認知資源,在即興上差強人意,所以這才是需要更多練習的緣故吧!雖說現在自己練習的時間依舊有待加強磨練。

 當然還有一部份是覺得自己彈出來不好聽,因此也是個訓練自己心理素質的契機,能對自己內在而出的音樂坦承,如何不過度在乎他人的眼光(當然我指的不是隨便亂彈XD),而是更專注於自己的樂器上,都是自己需要練習的。況且大家也都一起在學習,老師也常提醒各位弟兄們要無恥。不要怕犯錯,從錯誤嘗試中學習。

 也體認到有時在音樂上聽到朗朗上口的節奏需因教育得將之結構化,又得奏出來維持一定的時間和穩定度是需要下多少功夫的。我想這一切只能不求速成、不好高騖遠的作好自己的練習,每個人也都將在挫折中克服,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有時會想想自己欣賞的樂手,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一切是個過程,一些偶有浮現的負面想法也就這樣跟著過了。

 最後才來一個多月時間,不敢說自己入了門,但起碼一個門外漢有機會敲到門。回頭看幾個月前的自己,還真有些不一樣,除了體重上升外,在旋律、和聲、節奏、聽力和其他方位上有了自己可感受到的進展。現在和同學們有時也會在我們私人的平台一起相互討教學習、分享看法或者聊天打屁練肖話,出了社會還能這樣學習感覺很爽!我想未來大家也因此在合奏上慢慢的體現更多默契、共鳴。自己尚有諸多不足,音樂上的造詣也還不夠厲害,請多指教,我很感謝也珍惜大家有這個機會和環境讓我切磋學習。學無止盡,期許未來能把持住自己的信念,向同儕、先進和老師們學習,繼續往下挖掘深坑吃臭豆腐,噢不~是邁進!



延伸閱讀:

謝啟彬老師的音樂教學網

更多學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