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頗為有趣的事:當我們在網路上分享印度音樂與爵士音樂調和的融合樂(Fusion Music)時,受到相當高的點閱率與迴響
然而當要介紹這樣的音樂「該怎麼做才能融合得如此之棒?」,通常在台灣的市場上,賣座就會很差,甚至學習動機很低,很多人會覺得很難
這很正常,你可以歸類為大家對台灣以外的音樂類型不熟悉,有時候是因為有熟知的樂手大大參與其中,所以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但是我們想要大家學習的,是那些樂手大大「願意學習」的精神與「全力以赴」的態度,而不是他們生來就會這些“怪奇音樂節拍”
如果連你的偶像都願意這麼做,那又為何在遇到挫折時,推給「台灣不需要這個」「學這個賺不了錢」呢?
而偶像們會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去融合與跨界合作,自然也是因為他們努力,以及持續傑出,才會有可能去進行這樣的碰撞,甚至遇到另外一些音樂領域的大大們
我曾說過:這世界上沒有困難的音樂,只有陌生的音樂。你會覺得難,是因為你陌生,他們身在其中,是在享受音樂的創造性,而不是想著「我來把觀眾考倒吧!」,懂嗎?
像我們十二年來在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第十場中,講述的主題是「新生再造、放手一搏 - 融合爵士樂與民族風:當代爵士樂的大千世界,以及爵士樂精神的變化與延伸,都將在最後得到更多的啟發」
而很多人只看到Fusion這個字,想說有電吉他、電貝斯、收音的爵士鼓以及各種合成器音色演奏Funk或Latin云云...但,我們也很清楚地說明了與其說是「Fusion」,「Electric Jazz」才是比較好的定義。因為爵士樂一開始就是在融合,甚至音樂的演變就是一種融合~
而音樂的創意,自然不是說只要是電聲樂器就叫融合或潮、時尚呀!如果你能回頭去開發你樂器上的可能性,創造出更豐富的內涵,這也是我們學習這類音樂的正面意義
像這位吉他手Divide Sgorlon,我們之前也不認識,但是他所做的,是將印度音樂大師Trilok Gurtu的《Rajasthan》轉化到鋼絃吉他上的藝術性演奏與詮釋,加上即興,非常精彩!
這時候就不能只是講吉他的技法,當然控制樂器的能力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更要緊的是那種對音樂的包容度以及開放的心胸,還有逐步認識各種可以激發你音樂創意的管道
這時候跨出舒適圈,就非常地重要了!你如果說啊!鋼絃吉他只能拿來彈民謠或流行或藍調、鄉村,在印度音樂或世界音樂裡頭應該沒有辦法吧?
那你就做不到這樣的「融合」
順道一提:Trilok Gurtu - 《Rajasthan》出自於2007年的「African Fantasy」專輯,我們曾在布魯塞爾親耳現場看過他與樂團的震撼演出,詳見「一場挑起舞動神經的音樂派對 -
崔洛克古圖(Trilok Gurtu)布魯塞爾演出紀實」
(網路試聽:https://goo.gl/j6u8hG)
給我們許多“非典型”爵士樂器的學生們一個強心針的鼓勵!
別認為你的樂器跟大家不一樣,而是要盡可能吸收別的音樂領域之優點,然後讓你的音樂,甚至你的樂器,出現令人驚豔的一面
共勉之~
揚琴手的即興樂句有傳統的吸收,也有從別的樂器中學習到的想法;而日裔貝斯手真的很棒!
用這個來跟周董編曲講座示範打鍵盤鼓的穩定度與功力來相比,可謂天堂與地獄、XX比雞腿... 好,我知道不能這樣比,雖然很聳動,我只是還是非常崇仰真實樂器樂手所鍛鍊的音樂能力(Musicianship)就是了
至於那些在台灣總靠著別人的資源或自我宣傳老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我只能祝福你們有一天自爆了...
我們的朋友Mike del Ferro實在太誇張了,他去印度時跟這些人都合作演出過!這是同一首曲子的另一版本:
這是Mike Del Ferro到南非去錄製的專輯,實在非常好聽,感動中~ 歡迎分享!
常覺得,這世上很多人對很多人事物總是會有許多誤解與偏見
譬如,爵士樂,就是非常常被簡化或是亂搞的玩意兒
請聽完這首音樂,看看在短短的六分鐘中,原本不相識的音樂家們
如何不靠電腦修飾、編輯,不用多餘的文字敘述,不用多次排練
憑著技巧、美感,將音樂的情境層層變換,推向不同的高潮與低迴
除了鋼琴手荷蘭的Mike del Ferro擔綱創作、編曲與製作外
南非的鼓手Kesivan Naidoo,也是我兩年前在Durban演出時聽到的驚喜
(他是印度裔,我們還住在同一間旅館裡頭吃早餐呢!^^)
我真的很慶幸我是爵士音樂人,能夠有幸認識這些beautiful people
讓自己個人臉書保持「國際化」的好處,是可以跳過一堆喇D賽的PO文,看到世界各地的傑出人才,在惺惺相惜著,也讓我們維持著對質感與水準的堅持
Frank McComb的Groove跟Solo真的是學習Funk / R&B的典範
除了他是美國人外,鼓手Roger Biwandu是祖籍剛果共和國的法國人(我曾邀請他來台灣教學與表演)、貝斯手Michel Alibu是馬丁尼克(前法國殖民地,現為法國在加勒比海的海外省)來的法國人、打擊樂手Stephane Edouard是印度裔
慢慢地,我們要習慣擷取多元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拋開國族意識,因為未來的台灣也會是這樣,抵擋不住全世界的腳步牽引
這也是我總覺得不要出國學音樂,回來的時候只知道「學校裡頭有教的」或「英語媒體有提」的而已,因為那都很片面
頗為有趣的事:當我們在網路上分享印度音樂與爵士音樂調和的融合樂(Fusion Music)時,受到相當高的點閱率與迴響
然而當要介紹這樣的音樂「該怎麼做才能融合得如此之棒?」,通常在台灣的市場上,賣座就會很差,甚至學習動機很低,很多人會覺得很難
這很正常,你可以歸類為大家對台灣以外的音樂類型不熟悉,有時候是因為有熟知的樂手大大參與其中,所以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圖片來源) |
但是我們想要大家學習的,是那些樂手大大「願意學習」的精神與「全力以赴」的態度,而不是他們生來就會這些“怪奇音樂節拍”
如果連你的偶像都願意這麼做,那又為何在遇到挫折時,推給「台灣不需要這個」「學這個賺不了錢」呢?
而偶像們會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去融合與跨界合作,自然也是因為他們努力,以及持續傑出,才會有可能去進行這樣的碰撞,甚至遇到另外一些音樂領域的大大們
我曾說過:這世界上沒有困難的音樂,只有陌生的音樂。你會覺得難,是因為你陌生,他們身在其中,是在享受音樂的創造性,而不是想著「我來把觀眾考倒吧!」,懂嗎?
像我們十二年來在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第十場中,講述的主題是「新生再造、放手一搏 - 融合爵士樂與民族風:當代爵士樂的大千世界,以及爵士樂精神的變化與延伸,都將在最後得到更多的啟發」
而很多人只看到Fusion這個字,想說有電吉他、電貝斯、收音的爵士鼓以及各種合成器音色演奏Funk或Latin云云...但,我們也很清楚地說明了與其說是「Fusion」,「Electric Jazz」才是比較好的定義。因為爵士樂一開始就是在融合,甚至音樂的演變就是一種融合~
而音樂的創意,自然不是說只要是電聲樂器就叫融合或潮、時尚呀!如果你能回頭去開發你樂器上的可能性,創造出更豐富的內涵,這也是我們學習這類音樂的正面意義
像這位吉他手Divide Sgorlon,我們之前也不認識,但是他所做的,是將印度音樂大師Trilok Gurtu的《Rajasthan》轉化到鋼絃吉他上的藝術性演奏與詮釋,加上即興,非常精彩!
這時候就不能只是講吉他的技法,當然控制樂器的能力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更要緊的是那種對音樂的包容度以及開放的心胸,還有逐步認識各種可以激發你音樂創意的管道
這時候跨出舒適圈,就非常地重要了!你如果說啊!鋼絃吉他只能拿來彈民謠或流行或藍調、鄉村,在印度音樂或世界音樂裡頭應該沒有辦法吧?
那你就做不到這樣的「融合」
順道一提:Trilok Gurtu - 《Rajasthan》出自於2007年的「African Fantasy」專輯,我們曾在布魯塞爾親耳現場看過他與樂團的震撼演出,詳見「一場挑起舞動神經的音樂派對 -
崔洛克古圖(Trilok Gurtu)布魯塞爾演出紀實」
(網路試聽:https://goo.gl/j6u8hG)
給我們許多“非典型”爵士樂器的學生們一個強心針的鼓勵!
別認為你的樂器跟大家不一樣,而是要盡可能吸收別的音樂領域之優點,然後讓你的音樂,甚至你的樂器,出現令人驚豔的一面
共勉之~
揚琴手的即興樂句有傳統的吸收,也有從別的樂器中學習到的想法;而日裔貝斯手真的很棒!
用這個來跟周董編曲講座示範打鍵盤鼓的穩定度與功力來相比,可謂天堂與地獄、XX比雞腿... 好,我知道不能這樣比,雖然很聳動,我只是還是非常崇仰真實樂器樂手所鍛鍊的音樂能力(Musicianship)就是了
至於那些在台灣總靠著別人的資源或自我宣傳老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我只能祝福你們有一天自爆了...
我們的朋友Mike del Ferro實在太誇張了,他去印度時跟這些人都合作演出過!這是同一首曲子的另一版本:
這是Mike Del Ferro到南非去錄製的專輯,實在非常好聽,感動中~ 歡迎分享!
常覺得,這世上很多人對很多人事物總是會有許多誤解與偏見
譬如,爵士樂,就是非常常被簡化或是亂搞的玩意兒
請聽完這首音樂,看看在短短的六分鐘中,原本不相識的音樂家們
如何不靠電腦修飾、編輯,不用多餘的文字敘述,不用多次排練
憑著技巧、美感,將音樂的情境層層變換,推向不同的高潮與低迴
除了鋼琴手荷蘭的Mike del Ferro擔綱創作、編曲與製作外
南非的鼓手Kesivan Naidoo,也是我兩年前在Durban演出時聽到的驚喜
(他是印度裔,我們還住在同一間旅館裡頭吃早餐呢!^^)
我真的很慶幸我是爵士音樂人,能夠有幸認識這些beautiful people
讓自己個人臉書保持「國際化」的好處,是可以跳過一堆喇D賽的PO文,看到世界各地的傑出人才,在惺惺相惜著,也讓我們維持著對質感與水準的堅持
Frank McComb的Groove跟Solo真的是學習Funk / R&B的典範
除了他是美國人外,鼓手Roger Biwandu是祖籍剛果共和國的法國人(我曾邀請他來台灣教學與表演)、貝斯手Michel Alibu是馬丁尼克(前法國殖民地,現為法國在加勒比海的海外省)來的法國人、打擊樂手Stephane Edouard是印度裔
慢慢地,我們要習慣擷取多元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拋開國族意識,因為未來的台灣也會是這樣,抵擋不住全世界的腳步牽引
這也是我總覺得不要出國學音樂,回來的時候只知道「學校裡頭有教的」或「英語媒體有提」的而已,因為那都很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