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與古典樂之間的關係~調式?調性?聲音連連看(講堂講義大綱)

講師與示範:謝啟彬 & 張凱雅


調式其實不是新發明,遠自中世紀就已經在歐洲被大量運用,民間音樂與教會音樂中有好多你我其實都很熟悉的聲音囉!讓我們藉由現代流行音樂與傳唱歌謠,幫助大家建立聽覺上的鑒賞力

一、來稍微回顧一點西洋史與歐洲地理吧!

希臘文明 --> 基督教文明  --> 天主教葛雷果聖歌(義大利羅馬、愛爾蘭) --> 遊唱詩人(南法)、吟遊詩人(北法)、愛情歌手(德)、居爾特(Celtic、塞爾堤克文化)(現今的英國與愛爾蘭以及法國部份地區)......

二、調式(Mode)其實就是音階(Gamma; Gamme; Scale)

1. 一個音階叫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大風吹輪流當頭就變成調式,譬如Re Mi Fa Sol La Si Do Re,希臘人就叫這個為Dorian調式(多里安調式) ,其他還有第三個音Mi開始的,就叫Phrygian Mode...依此類推,就產生了Ionian, Dorian, Phrygian, Lydian, Mixolydian, Aeolian, Locrian七種主要調式

2. 教會裡頭是由僧侶以人聲清唱 / 民間音樂中則有樂器伴奏  -->有樂器就得定調

3. 除了學院派音樂中常提及的葛雷果聖歌即為前者外,在歐洲各地的民間其實都含有調式的聲響,很多歌曲也都演化成為當地民謠

【例】《Scarborough Fair》- 13世紀的英格蘭民謠,後來被Simon & Garfunkel翻唱,用在電影「畢業生」中當主題曲,就算你不知道曲名,也一定知道旋律,因為陶笛、直笛都很愛吹,這是Dorian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沒有和聲、和絃的觀念,所以在民間音樂中也常出現不同調式混合使用,或以訛傳訛的狀況。當後世加入和聲觀念後,小調音階與小調類調式音階幾乎都可以混合互換使用,所也不能片面斷定什麼曲子是哪個單一調式

三、巴洛克時代後,調性觀念(Tonality)成為西方音樂主流

 1. 音階因應調性,成為大小調音階,但是大調(Major Scale)其實就是原來的Ionian調式,關係小調音階(Minor Scale)就是原來的Aeolian調式,一樣的排列方式, 只是新的名字而已

2. 用音階產生了調性(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就有了和聲與和聲進行觀念(Harmony)

3. 小調也就分為三種:自然小音階(AKA Aeolian調式與大調的關係小音階) 、和聲小音階(為了跟大調一樣可以用屬七和絃強化調性中心) 、旋律小音階(為了讓旋律更”亮麗”地上昇)

4.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調性音樂幾乎是西方文明世界的最主流

四、其他的音階如五聲音階或藍調音階、西班牙、猶太音階...等等

族繁不及備載,但今日的民族或世界音樂中,當然隨處可見,而且有不少音階與和聲會與調式或調性音階推算排列結果相同【現場示範】

五、常見的調式音階之獨特聲響

1. 調式音階就是因為在與大小調音階相對照下,會有一到兩個音特別“刺激”,所以對強調變化的爵士樂手,反而提供了一個可探索、建構的空間

2. 爵士樂手到底幹了什麼好事?(破案關鍵!!)

a. 將調式音階與前述的第三項其他音階,拿來當做12個大小調性音階處理,譬如排出十二個半音為根音的順階和絃、常見和絃進行與終止式(原來在古代沒有)

b. 發展出調式的和聲概念(Modal Harmony),並用調式音階旋律來寫曲子

c. 在即興時可以「選擇」偏愛的調式音階來即興,並發展出獨特的技法

六、樂曲聆聽與示範

[有點亮又不會太亮]  1. Dorian調式旋律與和絃進行色彩 - 《橄欖樹》、《Love is Blue》、 《Invitation》、《So  What》、《Canteloupe Island之前奏》、《電影「Piano」主題曲》、 《Oye Como Va》、《Kiss From A Rose》

[比較暗比較重] 2. Aeolian調式旋律與和絃進行色彩 - 《Promise Me前奏與主歌》、《Crazy Train前奏》...跟很多搖滾歌曲、居爾特音樂(大河樂舞、鐵達尼號電影劇情...等)




(源出於「讓我們好好認識調式爵士!」–醞釀、成形與開展 - TIJEPA2010~11年秋冬季深度爵士樂講座系列第二講 2010.10.14)



延伸閱讀:

更多有關調式(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