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在平日的面對面教學、「爵士語彙」專欄或「爵士行動小教室」中,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教導大家”做好正確的動作”,也就是「動作轉折」遠比「樂理推算」來得重要許多。因為說話方式對了,聽起來就通順流暢,至於口才的鍛鍊,就得要靠自己多講多累積經驗才行。
而在「[爵士行動小教室] 升九?降九?降十三?...為什麼爵士樂看起來那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弄懂就快囉! (影片)」中,我用了「方向感」的說法來解釋,也很好懂。那麼我們可否再簡單一點來看,不要直接就死背什麼音階對應什麼和絃,而是先一步一步抽絲剝繭,知道基本原理之所在呢?
我稱之為「加法型推論與練習」。
首先,C7如果是F小調的五級,那我們先不用想是「哪種小調」,只要想“最小調”的小調即可,也就是1-2-b3-4-5,這樣的話,我們就稱之為「基本小調」(Just Minor)吧!(找不到音的可以用國語老歌《瀟灑走一回》的主旋律來想)
當你在C7中演奏F基本小調,最快得到的Tension就是b13音,簡單來說,我們也可以想成只要是屬七和絃去小和絃一級的話,“內建”的Tension就是b13,也就是以小調來看,其實並不算變化延伸音(Altered Tensions)。
可聆聽蕭邦的第一號敘事曲開頭旋律,就是這個聲音的樂句轉折(本版從1:14開始):
那麼如果再往下一步,讓基本小調再成為自然小調(Natural Minor)呢?1-2-b3-4-5-b6-b7,這樣的話從屬七和絃來看,就會多出兩個Tension音,也就是b9跟#9,這也是為何在爵士樂中,常會講說b9跟#9會“綁兜”(Bundle)在一起,也有許多作曲的實例,其實在Tango音樂中也非常多這樣的聲音,可以找找。
也請不要忘記,原來在自然小調中,五級是小七和絃而非屬七和絃進行,只是在「屬七解決到一級小和絃」的動作中,我們用了原來自然小調的聲音所造成的整體聲響,所以,用自然小調來想的話,屬七和絃上就有b9、#9、b13。
繼續變化囉!如果是和聲小調(Harmonic Minor)的話,這也是真正讓小調的五級變成屬七和絃的由來,目的就是要像大調那樣,有明確的解決(Resolution),所以和聲小調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 「更具和聲感」(Harmonic)。這部分最明確的Tension就是b9,甚至你可以說是3-b9這個動作,因為從巴哈開始就常使用這樣的轉折了,參見二聲部創意曲第四號。
而這也影響了Bebop時期的Charlie Parker等人,Bebop時期的爵士樂手會有一種習慣,就是把屬七和絃加上b9,或3-b9這種轉折,即便這屬七和絃解決到大和絃或大調一級和絃,例子非常多,Charlie Parker Omnibook裡頭比比皆是呢!
流行樂中則比較會用在去小和絃如VIm7或IIIm7的屬七和絃,也就是變成Dom7b9,可聽聽George Benson的《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之副歌(0:53處),以及張國榮的《追》副歌(1:24處)
不過還是要記得b13音仍“內建”在和聲小調的五級屬七和絃中,所以有經驗的鋼琴手或吉他手會自動加成Dom7b9b13,這也是為何b9b13的句型被使用得如此頻繁的緣故,「爵士行動小教室」中有好幾篇示範。
古典音樂中,蕭邦的《革命》練習曲前奏也是非常明顯的b9(Ab)、b13(Eb)、3(B),與其想成C和聲小調,不妨採用爵士樂手的想法,對即興與創作比較有益:Ab-G-F-D-Eb-D-B-G(b9-1-b7-5-b13-5-3-1)在G7上,和絃上就是G7b9b13,樂句上是不是也更有型呢?蕭邦的旋律感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接下來當我們看到旋律小調(Melodic Minor)時,其實答案跟基本小調幾乎一樣,但是因為使用旋律小調,聽起來會很像去大調的聲音,所以兩個重點:1. 五級屬七和絃的Tension是9音跟b13音 2. 解決回小調一級和絃時,爵士樂手會想成minMaj7和絃,所以整段會比較“亮”一些,也讓大小調的色彩更為模糊。也可想成屬七和絃最重要的3音,可以是解決到一級小和絃的大7音,請多練習熟悉,習慣使用後會覺得很好聽!
至於小調調式類只剩兩個(Aeolian就是自然小音階):Dorian的話其實用在小調五級屬七的效果並不好,因為9跟#9的組合不優,所以實際上很少這樣用;至於Phrygian就比較多人用了,譬如鐵琴手Milt Jackson在《Bag's Groove》的即興中就用上了聲音也對,但是本篇主要目的還是在於「一個一個Tension添加或組合」而非「死記一組完整音階而不懂活用」,所以我們將另闢章節討論。
第二部分,則更進階一些囉!但是原理很簡單,也是爵士樂手常在討論與練習的重點:把第一部分講的各種不同小調在屬七和絃上的聲響與解決,“移植”成解決到大調去!也就是在屬七和絃上是小調,回到大調一級和絃上時又回到原來的大調音階聲音了!
我換到Eb7-AbMaj7上來示範,請比較一下五種不同的聲響(第一種就是原來的大調五級屬七回到一級的聲音),也強烈建議用《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跟《All The Things You Are》來練習,當然你要先把這些原則移到曲子的不同和絃進行上才行。
而經由這樣的「加法推算」,是不是更能掌握到b13、b9、#9的真正存在意義呢?如果是死記硬背一整組音階,我的教學經驗是學生常會覺得暈頭轉向,甚至比較慢進入狀況,只聽到「音階特徵」而沒有聽到「音與和絃對應碰撞的特徵」哦!這才是我的目的與教法。
至於你可能會問說:截至目前為止,我都會把同樣的音階排列,在屬七和絃上從5音開始,是個規定嗎?其實不是,只是在屬七和絃上找5音比較快而已,當然也可以從其他音開始,但是原則要把握住就對了,而且後面會有跟Altered Scale的對照,後者在屬七和絃上就沒有5音了,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方便找到音與比較而已。
如果前兩部分都熟悉了,再開始第三部分會比較好,所謂第三種進階的活用法,是各取一半,這樣在屬七和絃上就可以出現13音跟b13音的差異,跟第二部分只有差一個音而已,比較看看囉!也可以自己轉折變化練習。
而你也會看到我們剛剛講過的「旋律小調與大調相似接近」結論,所以「大+旋小」其實就跟上一張圖例第一句「大」」一模一樣而已。
以上介紹的就是在屬七和絃中「聽見」各延伸音「特徵」的有效方案,希望對你也很有幫助才是!不過習慣這些需要花時間與力氣,不是只有推算完就下一題呢!十二個調都練完,就無往不利啦!
最後還是一併將Diminished HW Scale與Altered Scale都列出來比較看看吧!解說的部分請參閱相關的多篇文章,或來上課囉!
延伸閱讀:
[爵士行動小教室] 升九?降九?降十三?...為什麼爵士樂看起來那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弄懂就快囉! (影片)
[爵士行動小教室] 在屬七和絃上的3-b9-#9 digital patterns轉折法 (影片)
用Stevie Wonder創作的《I Can't Help It》來理解「Altered Scale」與「降二代五」吧!
在進入b9、#9音的“樂理”之前,你聽音樂了嗎? 這些聲音早已存在於許多名曲中
Diminished Scale HW
爵士行動小教室 Mobile Jazz Classroom
(圖片來源) |
在平日的面對面教學、「爵士語彙」專欄或「爵士行動小教室」中,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教導大家”做好正確的動作”,也就是「動作轉折」遠比「樂理推算」來得重要許多。因為說話方式對了,聽起來就通順流暢,至於口才的鍛鍊,就得要靠自己多講多累積經驗才行。
而在「[爵士行動小教室] 升九?降九?降十三?...為什麼爵士樂看起來那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弄懂就快囉! (影片)」中,我用了「方向感」的說法來解釋,也很好懂。那麼我們可否再簡單一點來看,不要直接就死背什麼音階對應什麼和絃,而是先一步一步抽絲剝繭,知道基本原理之所在呢?
我稱之為「加法型推論與練習」。
首先,C7如果是F小調的五級,那我們先不用想是「哪種小調」,只要想“最小調”的小調即可,也就是1-2-b3-4-5,這樣的話,我們就稱之為「基本小調」(Just Minor)吧!(找不到音的可以用國語老歌《瀟灑走一回》的主旋律來想)
當你在C7中演奏F基本小調,最快得到的Tension就是b13音,簡單來說,我們也可以想成只要是屬七和絃去小和絃一級的話,“內建”的Tension就是b13,也就是以小調來看,其實並不算變化延伸音(Altered Tensions)。
可聆聽蕭邦的第一號敘事曲開頭旋律,就是這個聲音的樂句轉折(本版從1:14開始):
那麼如果再往下一步,讓基本小調再成為自然小調(Natural Minor)呢?1-2-b3-4-5-b6-b7,這樣的話從屬七和絃來看,就會多出兩個Tension音,也就是b9跟#9,這也是為何在爵士樂中,常會講說b9跟#9會“綁兜”(Bundle)在一起,也有許多作曲的實例,其實在Tango音樂中也非常多這樣的聲音,可以找找。
也請不要忘記,原來在自然小調中,五級是小七和絃而非屬七和絃進行,只是在「屬七解決到一級小和絃」的動作中,我們用了原來自然小調的聲音所造成的整體聲響,所以,用自然小調來想的話,屬七和絃上就有b9、#9、b13。
繼續變化囉!如果是和聲小調(Harmonic Minor)的話,這也是真正讓小調的五級變成屬七和絃的由來,目的就是要像大調那樣,有明確的解決(Resolution),所以和聲小調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 「更具和聲感」(Harmonic)。這部分最明確的Tension就是b9,甚至你可以說是3-b9這個動作,因為從巴哈開始就常使用這樣的轉折了,參見二聲部創意曲第四號。
而這也影響了Bebop時期的Charlie Parker等人,Bebop時期的爵士樂手會有一種習慣,就是把屬七和絃加上b9,或3-b9這種轉折,即便這屬七和絃解決到大和絃或大調一級和絃,例子非常多,Charlie Parker Omnibook裡頭比比皆是呢!
流行樂中則比較會用在去小和絃如VIm7或IIIm7的屬七和絃,也就是變成Dom7b9,可聽聽George Benson的《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之副歌(0:53處),以及張國榮的《追》副歌(1:24處)
不過還是要記得b13音仍“內建”在和聲小調的五級屬七和絃中,所以有經驗的鋼琴手或吉他手會自動加成Dom7b9b13,這也是為何b9b13的句型被使用得如此頻繁的緣故,「爵士行動小教室」中有好幾篇示範。
古典音樂中,蕭邦的《革命》練習曲前奏也是非常明顯的b9(Ab)、b13(Eb)、3(B),與其想成C和聲小調,不妨採用爵士樂手的想法,對即興與創作比較有益:Ab-G-F-D-Eb-D-B-G(b9-1-b7-5-b13-5-3-1)在G7上,和絃上就是G7b9b13,樂句上是不是也更有型呢?蕭邦的旋律感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接下來當我們看到旋律小調(Melodic Minor)時,其實答案跟基本小調幾乎一樣,但是因為使用旋律小調,聽起來會很像去大調的聲音,所以兩個重點:1. 五級屬七和絃的Tension是9音跟b13音 2. 解決回小調一級和絃時,爵士樂手會想成minMaj7和絃,所以整段會比較“亮”一些,也讓大小調的色彩更為模糊。也可想成屬七和絃最重要的3音,可以是解決到一級小和絃的大7音,請多練習熟悉,習慣使用後會覺得很好聽!
至於小調調式類只剩兩個(Aeolian就是自然小音階):Dorian的話其實用在小調五級屬七的效果並不好,因為9跟#9的組合不優,所以實際上很少這樣用;至於Phrygian就比較多人用了,譬如鐵琴手Milt Jackson在《Bag's Groove》的即興中就用上了聲音也對,但是本篇主要目的還是在於「一個一個Tension添加或組合」而非「死記一組完整音階而不懂活用」,所以我們將另闢章節討論。
第二部分,則更進階一些囉!但是原理很簡單,也是爵士樂手常在討論與練習的重點:把第一部分講的各種不同小調在屬七和絃上的聲響與解決,“移植”成解決到大調去!也就是在屬七和絃上是小調,回到大調一級和絃上時又回到原來的大調音階聲音了!
我換到Eb7-AbMaj7上來示範,請比較一下五種不同的聲響(第一種就是原來的大調五級屬七回到一級的聲音),也強烈建議用《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跟《All The Things You Are》來練習,當然你要先把這些原則移到曲子的不同和絃進行上才行。
而經由這樣的「加法推算」,是不是更能掌握到b13、b9、#9的真正存在意義呢?如果是死記硬背一整組音階,我的教學經驗是學生常會覺得暈頭轉向,甚至比較慢進入狀況,只聽到「音階特徵」而沒有聽到「音與和絃對應碰撞的特徵」哦!這才是我的目的與教法。
至於你可能會問說:截至目前為止,我都會把同樣的音階排列,在屬七和絃上從5音開始,是個規定嗎?其實不是,只是在屬七和絃上找5音比較快而已,當然也可以從其他音開始,但是原則要把握住就對了,而且後面會有跟Altered Scale的對照,後者在屬七和絃上就沒有5音了,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方便找到音與比較而已。
如果前兩部分都熟悉了,再開始第三部分會比較好,所謂第三種進階的活用法,是各取一半,這樣在屬七和絃上就可以出現13音跟b13音的差異,跟第二部分只有差一個音而已,比較看看囉!也可以自己轉折變化練習。
而你也會看到我們剛剛講過的「旋律小調與大調相似接近」結論,所以「大+旋小」其實就跟上一張圖例第一句「大」」一模一樣而已。
以上介紹的就是在屬七和絃中「聽見」各延伸音「特徵」的有效方案,希望對你也很有幫助才是!不過習慣這些需要花時間與力氣,不是只有推算完就下一題呢!十二個調都練完,就無往不利啦!
最後還是一併將Diminished HW Scale與Altered Scale都列出來比較看看吧!解說的部分請參閱相關的多篇文章,或來上課囉!
延伸閱讀:
[爵士行動小教室] 升九?降九?降十三?...為什麼爵士樂看起來那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弄懂就快囉! (影片)
[爵士行動小教室] 在屬七和絃上的3-b9-#9 digital patterns轉折法 (影片)
用Stevie Wonder創作的《I Can't Help It》來理解「Altered Scale」與「降二代五」吧!
在進入b9、#9音的“樂理”之前,你聽音樂了嗎? 這些聲音早已存在於許多名曲中
Diminished Scale HW
爵士行動小教室 Mobile Jazz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