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再爵士只有爵士、古典只有古典、流行只有流行 - 也就是台灣現在教育的“趨勢”,那就是飲鴆止渴而已

文 / 謝啟彬



為什麼爵士音樂家很喜歡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請先讀完以下的英文文章:

Why Jazz Musicians Love 'The Rite Of Spring'

你要這種深度又有研究脈絡的解析,我們在爵士棧上都有寫文章,上課也都會教到,只是在大學裡頭已經無法教到這種程度的了,但日常上課與講座講堂都一定會融入

我只是真的覺得一直再爵士只有爵士、古典只有古典、流行只有流行 - 也就是台灣現在教育的“趨勢”,那就是飲鴆止渴而已,還能真有什麼?有的太速成,有的太保守

台灣教育的問題不在於學生不知道,而是老師也不知道,更可怕的是老師不想讓你知道他們不知道,然後要你只知道他們知道的東西

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就是這樣的泥淖啊!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親身經歷就是:我在台灣是學古典樂的,但是對這些較現代的管絃音樂很有興趣,大學音樂系的老師也不吝給我很多養分與導引,所以這些曲子也都算熟。

到了歐洲學爵士樂時,有一次, 爵士音樂史老師上課提到Bebop音樂與Charlie Parker,然後他就講到Charlie Parker與Stravinsky的典故,也準備了《春之祭》放給課堂上的大家聽。

結果有位原來吹Bebop Jazz吹得很好的Alto Saxophone同學Nicholas,他愈聽愈激動,聽到後來竟然流淚了!一直很不可置信地說:原來在這裡!原來在這裡!

他聽到了淵源,也聽到了創意之所在。

而這位我同學Nicholas,那年才十九歲。

學古典音樂的人不知道了《春之祭》的寫作時間跟爵士樂的發展形成時間是一樣的;學爵士音樂的人不知道一九四〇年以前的音樂匯流與發展脈絡

不自誇,是事實,啟彬與凱雅每堂課都像影片中的爵士鋼琴家那樣教(看到後面)

The Rest is Noise festival: Stravinsky and The Rite of Spring - video preview





延伸閱讀:

更多爵士樂與古典樂之間關係的寫作

更多有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