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爵士音樂時,有人注意到貝斯手和鼓手嗎?

文/張凱雅


不曉得樂迷在聆聽爵士樂時,有沒有一種「聽到貝斯即興就不專心、做點別的事」、或到Jazz Pub聽現場演奏「聽到貝斯即興就聊個天」的習慣?而學習爵士樂的樂手,更是很少仔細地聆聽貝斯的演奏,似乎以為有「澎、澎、澎…」的聲音就夠了的。鼓手和貝斯手是重奏組合中的根基維持者,通常鼓手的動作與聲量較貝斯明顯。如果不是那種線條清晰、或能夠炫技的貝斯演奏,只維持著正常Walking Bass聲響的,就容易被忽視。

而鼓手的演奏呢?大家總是在音樂會的當時,看到一陣鼓的激動獨奏就容易很High的。聽專輯時,知道鼓的聲音存在著、卻不知如何聽懂鼓在打什麼?大部分聽爵士樂的樂迷們,耳朵還是自然地挑著習慣的主軸線條來聽,遺忘了同樣很稱職、很重要的兩位支架。說實在的,是不是該替他們感到不公平呢?

其實在我剛接觸爵士樂時,聽音樂都聽得很膚淺、只聽自己聽得懂的;以前練習爵士樂都自以為全團都有Swing、都對到拍子了、輪到即興時就猛彈、哪有空管貝斯和鼓在何處啊?第一年在音樂院時,學校規定爵士鋼琴主修者要選一項副修樂器,鋼琴老師建議我不是修鼓就是修貝斯,當時覺得打鼓很特別就選定了。

同時間每星期在實際演奏的課程方面,都有一堂主修課、二至四堂樂團課(三、四、五重奏或拉丁合奏)可是主修老師居然要我去跟教鼓的老師上鋼琴課,老師就直接以鼓來告訴我如何彈鋼琴,然後過了一陣子,我又得去上貝斯老師的課。當時這種方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真正學會重視這兩種樂器。往後遇到任何形態的樂團,我都懂得要聆聽貝斯與鼓,尤其練習鋼琴三重奏時,更容易與他們兩者互動。

到底該如何來欣賞一首經典爵士樂曲的合奏呢?就以邁爾斯.戴維斯「Relaxin' With The Miles Davis Quintet」專輯其中的一首《If I Were A Bell》為例吧!鋼琴手瑞.葛蘭(Red Garland)運用上、下課鐘聲旋律,彈奏簡單八度線條度的八小節前奏,此時貝斯手保羅.錢伯斯(Paul Chambers)彈了幾下後半拍的C音,像是與鐘聲回應一般。

主題開始的A段一共有十六小節、B段也有十六小節,A段的貝斯彈奏即為基本的和絃根音與五音,每小節有兩個貝斯音落在一、三拍。在接近B段的前一小節,貝斯則給予些許Walking(註一)來迎接B段旋律,並另外地於根音與五音前後參雜一些半音,聽起來更靈活了。

鼓手菲利.喬.瓊斯(Philly Joe Jones)於A、B兩段主旋律中,都是以鼓刷輕盈地「炒、炒、炒…」鋪陳著,有趣的是:鼓手的大鼓與鋼琴手的和絃Comping(註二)一同於A段的第九小節,跟隨著旋律頂出了一個重拍,隨即又降回原來的鋪陳地位,雖只是一下子閃過的動作,卻讓主旋律生色不少。

鋼琴手的Comping也都是恰到好處的節奏配料,每個樂手合奏時都是相互在聆聽,才能適當地加減彈奏的份量,而不是想怎麼彈就怎麼彈的。偶爾鋼琴手會於主旋律進行時,順勢彈了些許簡單或藍調味道的小樂句,就這樣鋼琴、貝斯、鼓都各有一些特別的小點子加在樂曲的各處,便使得全體的合奏來得舒適安穩且不無聊囉!

其實各位何不嘗試:由仔細聆聽樂曲的主題部份開始,像上面那樣的方法來聽懂各樂器的彈奏方式。這樣一來,許多著名的主題旋律都熟悉後,我再來與各位分享諸位大師即興段落中的寶藏。也有可能,各位對其他“部門”的樂手能有多點認識,而不再只聽自己習慣聽的那個聲部而已。



註一︰Walking Bass是爵士中低音聲部很常見的一種演奏方式,大致是一拍一個音地照著和絃走,但要怎麼走仍是即興的,等於要交代和絃走向還得兼顧節奏。

註二:Comping=Accompanying(伴奏)+Complementing(補充),一個好的爵士鋼琴手於別人solo時的支撐,也是必須深入鑽研的學問。





(2004年二月刊載於表演藝術網路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