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很少有作曲家能像Stevie Wonder這樣,明明已經轉調了,但是旋律的銜接卻讓聽者絲毫沒感覺到調性轉換,而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我們今天就來分析這首,大家都覺得好好聽的《Overjoyed》吧!
《Overjoyed》是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太高興了的意思,請不要直譯為過太爽哦! XD 全曲收錄於1985年的「In Square Circle」專輯中,可以購買實體專輯或到iTunes購買下載數位專輯或單曲,或Spotify、Apple Music都有哦!
Youtube的現場版本跟原版最接近的,是1986年的電視台特輯版,應該是“卡拉帶”用的是同一版,但Stevie Wonder現場彈鋼琴與演唱:
我們先來看看我採譜的完整的和絃進行與曲式段落:
節奏律動上,Stevie Wonder比較接近的創作有《Pastime Paradise》、《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等,都是比較緩和的16th Feel,非常值得一提的是Stevie Wonder的旋律特色,跟他的演唱風格息息相關,也就是非常多「Off-Beat」切分音,簡單說就是都不落在正拍上,但是卻能持續讓音樂前進,關於這點可參與「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節奏篇」一書。
至於文首提到的旋律與和聲流暢之至,絲毫沒讓人察覺轉調,卻又極其巧妙的關鍵在哪兒呢?這時候我們就要從「和聲」與「旋律」兩部份整合來分析了!先看「和聲」的部分:
前奏的部分,右手高音都在Bb上,而其他手指彈奏的是每個和絃的琶音但沒有五音,而Bb在BMaj7上則是同音異名的A#,造成一種飄移且曖昧不定的效果,中間的C7#11b13其實就是全音音階的聲音(1-2-3-#4-#5-b7-1),Stevie Wonder補了#4-#5-b7,也可以說是#11-b13-b7,而最後一個和絃就進入Eb大調的五級,也就是Bb7和絃。
A段(主歌)就是Eb大調的I-VI-II-V,Diatonic的“1-6-2-5”,這也是為何此曲接受度很高的原因,因為這是流行歌曲最順耳的和絃進行之一。而A段第五到第八小節,是一個很自然的轉調過程,首先F/A聲音很接近Eb大調的V7/V也就是F7(本來要去Bb7但是沒去),但是同一個和絃也是C大調的IV級(這裡都沒有七和絃),然後再接到V級,也就是G/B,而Bass的移動,正好運用轉位(Inversions),讓Bass從A到B然後順暢接到B段(橋段)的C,也就是CMaj7。
而B段的C大調只維持兩個小節,在IMaj7跟V7/3上,然後又Bass往上移動半音,回到Cm7,跟CMaj7有大小和絃聲響的比較,Cm7原來是Eb大調的VI級,不過在這裡我們視為V7/V的相關IIm7(Related IIm7),Stevie Wonder就又從F7順利地解決到Bb7,Eb大調的V級,然後又回到A段(主歌)的I級EbMaj7了!
附上Eb大調與C大調的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就可以對照知道哪個和絃在哪個調是什麼級數?不過對專業音樂人來說,是不需要查閱列表或再推算的喲!都要滾瓜爛熟才行。
繼續往下分析:
進入C段(副歌)以及每次再轉調的同樣旋律,方法是非常巧妙的,得等等跟旋律分析放在一起看才會恍然大悟,為何會這麼順?不過可以先知道的是從Eb大調的V級Bb7之後,採取的是「Deceptive Resolution」(中文翻譯為假終止或偽解決,但其實意義上都不是很優的譯法,因為其實從古典到爵士到流行都很常用)。
簡單來說就是V級接到IV級去,而這個AbMaj7-Eb/G-Fm7-Bb7就很像Eb大調的IVMaj7-IIIm7-IIm7-IMaj7,也就是聽到這個幾乎都能確定調性,尤其在黑樂(R&B、Soul...)中,只不過Stevie Wonder為了保持旋律的對仗與度數工整,將第二個和絃改為I/3,聲音另有一番味道(IVMaj7-I/3-IIm7-IMaj7)。
而DbMaj7是Eb大調的常用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之一種,借自於Eb Mixolydian:
但Stevie Wonder又馬上在DbMaj7(為何有Major 7是因為旋律音)的1-3-5音上又降半音,去到C7,而同樣的招式又開始囉!C7是新調性F大調的V級,所以就可以再做一次Deceptive Resolution,用F大調的IVMaj7-I/3“鞏固調性”,請跟上兩行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然而這次他只做一半,因為高潮堆疊夠了,他就用F/A的Bass跟和絃都從大三度降到小三度,變成Fm/Ab,聲音又轉回來Eb大調的II級感覺,再接個“名正言順”的IIm7-V7sus4鞏固調性,如何,是不是很高超呢?然後第一次副歌完又接回前奏的半音撲朔迷離感,整曲前段再走一次,差別只在於反覆後主歌(A段)+橋段(B段)只有一次不反覆,直接跳副歌(C段)囉!
附上F大調順階和絃,讓大家再對照看看:
再來是再轉調的副歌(D段)加上尾奏(Outro):
基本上這段我可以不用再重複分析一次,因為等於是C段的「Eb大調轉F大調」再升高到「F大調轉G大調」的過程,除此之外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一個小小的差別是D段第六小節如果照C段第六小節的做法,原本應該是G/B接Gm/Bb,但是此兩處的和絃在日後的現場版中,伴奏樂團、編曲與Stevie Wonder本人,自己都彈不太一樣,但是我覺得專輯中應該是C7/Bb,也就是F大調的V7但降七音在貝斯上,這在我們介紹「4-5-3-6」的文章中多有介紹,也是從貝多芬一路用到周杰倫都在用的聲音。
其實想簡單一點就是Gm/Bb幾乎等於C7/Bb,分子的和絃就是IIm7與V7的關係,可以替代,而V7/7這聲音比較“惆悵”一點,關鍵還是在Bass的移動上啦!你也可以回到C段去把Fm/Ab換成Bb/Ab試試看,有些版本的教學或iRealB就是直接寫這樣。
而尾奏(Outro)的部分就如同譜面分析上寫的那樣,就是平行半音上、平行半音下,又回到撲朔迷離的感覺,然後再接到Eb大調的II-V-I結束全曲。
依照慣例,附上G大調的順階和絃,方便你看得懂D段的轉調與各調之間的關係,還有從F Mixolydian借來的EbMaj7(bVIIMaj7):
以上就是《Overjoyed》的和聲分析囉!我再把完整的和絃曲式譜列出來一遍,並請爵士鋼琴家張凱雅老師“路過”示範演奏一次,可以對照著聽無誤哦!
再來,就是旋律分析啦!請注意我前頭提到的Stevie Wonder演唱風格中帶有大量的「Off Beat」切分風格,為了避免譜面太黑壓壓過於複雜難以閱讀,我寫的只是「大綱」(Draft),請不要傻傻地照著演奏或演唱哦!但是這樣記譜,會幫你更清楚了解動機與句型的對應與變化!
先看前奏,其實我只是把那個全音音階的聲音照節拍寫下來而已:
再來是主歌與橋段:
如果你已經確實讀過和聲分析了,轉調的部分應該已經清楚是從Eb大調轉到C大調再轉回Eb大調。而主歌(A段)第七跟第八小節已經很清楚在C大調裡頭了!精彩的是B段(橋段),是不是我剛剛分析的,運用同樣根音的和絃,但是改屬性從大變小(3變b3),旋律則是從7變b7呢?這樣的句子就很有對照的意味,對照到讓你聽不出來轉調了,就是這麼厲害!因為節奏音型與旋律音型很近似,但是不知不覺就“偷渡”偷渡過去!
再來也是此曲一絕:你會發現當他要“發動”去Eb大調的IV級也就是AbMaj7時,他的終點是IVMaj7的7音,這個7音也是IMaj7的3音(在Eb大調上是音名G),再次強調這在爵士樂與黑人音樂中十分常見。而如何用音階衝上去的方法,就是從Eb大調的5音Bb開始,也就是跟V級Bb7同音,聽見了嗎?在這裡你說它是Bb Mixolydian是沒有意義的,就是Eb大調音階從5音開始而已哦!
副歌(C段)的節奏與旋律音型前兩句動機一樣且對稱,後兩句動機一樣且對稱,而且注意聽每小節的高音連結,正好是「G-F-E-Eb-D-Db-C」,Db那邊和絃上搭配的就是bVIIMaj7,然後!轉調又要開始衝時,是不是又用同一招呢?F大調從5音C開始(也在C7上),往上跑音階到3音A,銜接IVMaj7成為7音,就是這樣的「往上衝」,讓你沒聽到已經轉調了,因為動機與手法的重複,讓聽者隨著創作者的意念起伏呀!
至於二房則是往上一個大二度,將Eb大調的V級Bb7sus4升為F大調的V級C7sus4,然後再從C7開始“衝向”F大調囉!
轉調後之副歌,就是從F大調開始,再如法泡製,衝向G大調的IVMaj7與I/3,然後旋律結構都一樣,而衝的方法也是從G大調的5音開始(在D7上),我在譜例上都標示得很清楚,這樣應該都可以看得明白吧?
也可以再搭配另一版稍微新一點的現場版聽聽,不過愈是晚年,Stevie Wonder愈是隨性,所以也能聽到更多漂亮的轉折變化喲:
這才是我們自我要求,也是專業當代音樂教育所該具備的分析方法,之前在講堂、講堂與教學中已經做了無數次,也還有許多其他的曲子要分析學習的,但對於了解創作者的樂思,尤其是對Stevie Wonder這麼偉大的流行音樂作曲家與表演藝術家而言,這才是汲取他的智慧,並能學習運用在自己創作上的切入點!
最後分享一些個人覺得還不錯的致敬或改編版,有二重奏的、拉丁Salsa Big Band的、Jazz Combo的(這兩者表示還要加上即興)、阿卡貝拉版的、還有蠻有名的貝斯手暨歌手Esperanza Spalding的版本等等,一些和絃也都有稍稍改編,不過此文的「原典版」分析會是一個很紮實的起步
很少有作曲家能像Stevie Wonder這樣,明明已經轉調了,但是旋律的銜接卻讓聽者絲毫沒感覺到調性轉換,而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我們今天就來分析這首,大家都覺得好好聽的《Overjoyed》吧!
《Overjoyed》是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太高興了的意思,請不要直譯為過太爽哦! XD 全曲收錄於1985年的「In Square Circle」專輯中,可以購買實體專輯或到iTunes購買下載數位專輯或單曲,或Spotify、Apple Music都有哦!
Youtube的現場版本跟原版最接近的,是1986年的電視台特輯版,應該是“卡拉帶”用的是同一版,但Stevie Wonder現場彈鋼琴與演唱:
我們先來看看我採譜的完整的和絃進行與曲式段落:
節奏律動上,Stevie Wonder比較接近的創作有《Pastime Paradise》、《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等,都是比較緩和的16th Feel,非常值得一提的是Stevie Wonder的旋律特色,跟他的演唱風格息息相關,也就是非常多「Off-Beat」切分音,簡單說就是都不落在正拍上,但是卻能持續讓音樂前進,關於這點可參與「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節奏篇」一書。
至於文首提到的旋律與和聲流暢之至,絲毫沒讓人察覺轉調,卻又極其巧妙的關鍵在哪兒呢?這時候我們就要從「和聲」與「旋律」兩部份整合來分析了!先看「和聲」的部分:
前奏的部分,右手高音都在Bb上,而其他手指彈奏的是每個和絃的琶音但沒有五音,而Bb在BMaj7上則是同音異名的A#,造成一種飄移且曖昧不定的效果,中間的C7#11b13其實就是全音音階的聲音(1-2-3-#4-#5-b7-1),Stevie Wonder補了#4-#5-b7,也可以說是#11-b13-b7,而最後一個和絃就進入Eb大調的五級,也就是Bb7和絃。
A段(主歌)就是Eb大調的I-VI-II-V,Diatonic的“1-6-2-5”,這也是為何此曲接受度很高的原因,因為這是流行歌曲最順耳的和絃進行之一。而A段第五到第八小節,是一個很自然的轉調過程,首先F/A聲音很接近Eb大調的V7/V也就是F7(本來要去Bb7但是沒去),但是同一個和絃也是C大調的IV級(這裡都沒有七和絃),然後再接到V級,也就是G/B,而Bass的移動,正好運用轉位(Inversions),讓Bass從A到B然後順暢接到B段(橋段)的C,也就是CMaj7。
而B段的C大調只維持兩個小節,在IMaj7跟V7/3上,然後又Bass往上移動半音,回到Cm7,跟CMaj7有大小和絃聲響的比較,Cm7原來是Eb大調的VI級,不過在這裡我們視為V7/V的相關IIm7(Related IIm7),Stevie Wonder就又從F7順利地解決到Bb7,Eb大調的V級,然後又回到A段(主歌)的I級EbMaj7了!
附上Eb大調與C大調的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就可以對照知道哪個和絃在哪個調是什麼級數?不過對專業音樂人來說,是不需要查閱列表或再推算的喲!都要滾瓜爛熟才行。
繼續往下分析:
進入C段(副歌)以及每次再轉調的同樣旋律,方法是非常巧妙的,得等等跟旋律分析放在一起看才會恍然大悟,為何會這麼順?不過可以先知道的是從Eb大調的V級Bb7之後,採取的是「Deceptive Resolution」(中文翻譯為假終止或偽解決,但其實意義上都不是很優的譯法,因為其實從古典到爵士到流行都很常用)。
簡單來說就是V級接到IV級去,而這個AbMaj7-Eb/G-Fm7-Bb7就很像Eb大調的IVMaj7-IIIm7-IIm7-IMaj7,也就是聽到這個幾乎都能確定調性,尤其在黑樂(R&B、Soul...)中,只不過Stevie Wonder為了保持旋律的對仗與度數工整,將第二個和絃改為I/3,聲音另有一番味道(IVMaj7-I/3-IIm7-IMaj7)。
而DbMaj7是Eb大調的常用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之一種,借自於Eb Mixolydian:
但Stevie Wonder又馬上在DbMaj7(為何有Major 7是因為旋律音)的1-3-5音上又降半音,去到C7,而同樣的招式又開始囉!C7是新調性F大調的V級,所以就可以再做一次Deceptive Resolution,用F大調的IVMaj7-I/3“鞏固調性”,請跟上兩行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然而這次他只做一半,因為高潮堆疊夠了,他就用F/A的Bass跟和絃都從大三度降到小三度,變成Fm/Ab,聲音又轉回來Eb大調的II級感覺,再接個“名正言順”的IIm7-V7sus4鞏固調性,如何,是不是很高超呢?然後第一次副歌完又接回前奏的半音撲朔迷離感,整曲前段再走一次,差別只在於反覆後主歌(A段)+橋段(B段)只有一次不反覆,直接跳副歌(C段)囉!
附上F大調順階和絃,讓大家再對照看看:
再來是再轉調的副歌(D段)加上尾奏(Outro):
基本上這段我可以不用再重複分析一次,因為等於是C段的「Eb大調轉F大調」再升高到「F大調轉G大調」的過程,除此之外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一個小小的差別是D段第六小節如果照C段第六小節的做法,原本應該是G/B接Gm/Bb,但是此兩處的和絃在日後的現場版中,伴奏樂團、編曲與Stevie Wonder本人,自己都彈不太一樣,但是我覺得專輯中應該是C7/Bb,也就是F大調的V7但降七音在貝斯上,這在我們介紹「4-5-3-6」的文章中多有介紹,也是從貝多芬一路用到周杰倫都在用的聲音。
其實想簡單一點就是Gm/Bb幾乎等於C7/Bb,分子的和絃就是IIm7與V7的關係,可以替代,而V7/7這聲音比較“惆悵”一點,關鍵還是在Bass的移動上啦!你也可以回到C段去把Fm/Ab換成Bb/Ab試試看,有些版本的教學或iRealB就是直接寫這樣。
而尾奏(Outro)的部分就如同譜面分析上寫的那樣,就是平行半音上、平行半音下,又回到撲朔迷離的感覺,然後再接到Eb大調的II-V-I結束全曲。
依照慣例,附上G大調的順階和絃,方便你看得懂D段的轉調與各調之間的關係,還有從F Mixolydian借來的EbMaj7(bVIIMaj7):
以上就是《Overjoyed》的和聲分析囉!我再把完整的和絃曲式譜列出來一遍,並請爵士鋼琴家張凱雅老師“路過”示範演奏一次,可以對照著聽無誤哦!
再來,就是旋律分析啦!請注意我前頭提到的Stevie Wonder演唱風格中帶有大量的「Off Beat」切分風格,為了避免譜面太黑壓壓過於複雜難以閱讀,我寫的只是「大綱」(Draft),請不要傻傻地照著演奏或演唱哦!但是這樣記譜,會幫你更清楚了解動機與句型的對應與變化!
先看前奏,其實我只是把那個全音音階的聲音照節拍寫下來而已:
再來是主歌與橋段:
如果你已經確實讀過和聲分析了,轉調的部分應該已經清楚是從Eb大調轉到C大調再轉回Eb大調。而主歌(A段)第七跟第八小節已經很清楚在C大調裡頭了!精彩的是B段(橋段),是不是我剛剛分析的,運用同樣根音的和絃,但是改屬性從大變小(3變b3),旋律則是從7變b7呢?這樣的句子就很有對照的意味,對照到讓你聽不出來轉調了,就是這麼厲害!因為節奏音型與旋律音型很近似,但是不知不覺就“偷渡”偷渡過去!
再來也是此曲一絕:你會發現當他要“發動”去Eb大調的IV級也就是AbMaj7時,他的終點是IVMaj7的7音,這個7音也是IMaj7的3音(在Eb大調上是音名G),再次強調這在爵士樂與黑人音樂中十分常見。而如何用音階衝上去的方法,就是從Eb大調的5音Bb開始,也就是跟V級Bb7同音,聽見了嗎?在這裡你說它是Bb Mixolydian是沒有意義的,就是Eb大調音階從5音開始而已哦!
副歌(C段)的節奏與旋律音型前兩句動機一樣且對稱,後兩句動機一樣且對稱,而且注意聽每小節的高音連結,正好是「G-F-E-Eb-D-Db-C」,Db那邊和絃上搭配的就是bVIIMaj7,然後!轉調又要開始衝時,是不是又用同一招呢?F大調從5音C開始(也在C7上),往上跑音階到3音A,銜接IVMaj7成為7音,就是這樣的「往上衝」,讓你沒聽到已經轉調了,因為動機與手法的重複,讓聽者隨著創作者的意念起伏呀!
至於二房則是往上一個大二度,將Eb大調的V級Bb7sus4升為F大調的V級C7sus4,然後再從C7開始“衝向”F大調囉!
轉調後之副歌,就是從F大調開始,再如法泡製,衝向G大調的IVMaj7與I/3,然後旋律結構都一樣,而衝的方法也是從G大調的5音開始(在D7上),我在譜例上都標示得很清楚,這樣應該都可以看得明白吧?
也可以再搭配另一版稍微新一點的現場版聽聽,不過愈是晚年,Stevie Wonder愈是隨性,所以也能聽到更多漂亮的轉折變化喲:
這才是我們自我要求,也是專業當代音樂教育所該具備的分析方法,之前在講堂、講堂與教學中已經做了無數次,也還有許多其他的曲子要分析學習的,但對於了解創作者的樂思,尤其是對Stevie Wonder這麼偉大的流行音樂作曲家與表演藝術家而言,這才是汲取他的智慧,並能學習運用在自己創作上的切入點!
最後分享一些個人覺得還不錯的致敬或改編版,有二重奏的、拉丁Salsa Big Band的、Jazz Combo的(這兩者表示還要加上即興)、阿卡貝拉版的、還有蠻有名的貝斯手暨歌手Esperanza Spalding的版本等等,一些和絃也都有稍稍改編,不過此文的「原典版」分析會是一個很紮實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