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啟彬
台灣人—或至少是臉書上的台灣人們—還蠻奇特的
感傷一位堅拒化學黑心不健康食物醫生的逝去
轉過頭就繼續討論或排隊買東添加西調味的茶飲
這位醫生為了不讓小孩被電視廣告誘惑而家裡沒電視
結果家裡有電視的通通都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耳提面命
然後大部份的人,應該是看完就算了,繼續聊茶飲的話題
其他事情,大概也都差不多—擁核反核、軍中人權、罵政府罵媒體…
社會公義與長遠考量的事情,往往跟話題好康與綜藝八卦擺在一起
各種觀點並陳,各種說法交鋒,如何判定怎樣做才對或錯變得愈來愈難
其實你我可以不用立大志做大事,但是如果覺得一切想要再好一點
「先要求自己」「自我節制」「從自己做起」應是最好的答案
覺得軍隊裡頭老是在做假逢迎,那就別批評交通違規被警察抓到是“倒霉”
覺得車站裡頭賣報紙的老婆婆很可憐,就別只是因為正妹才去支持
想要國際上尊重、看見台灣,除了自己表現要好
就別常拿別人民族國家的名字來講同仇敵愾卻可能不小心傷及無辜的話
我不想講得很複雜,或要論述或要戰
我只是常常覺得人的標準是動態的,會一直改變
不能總是流於浮面,或是隨波逐流,很多事情標準其實可以一樣
那個標準,不是要求別人,是要求自己
每個人都多要求自己,就比較不會去要求別人
我們都不是看電影或看漫畫的觀眾
很多人會學周星馳電影講「官與民」的差別
或是「好人不長命」云云
然而我們都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每一種角色
官也是民去當的,壞人短命的也有,有人喜歡黃金比例有人不喜歡…
很多時候媒體或網路呈現的,都只是「代表」而非「全部」
成語說「錯把馮京當馬涼」或「以偏概全」
廣東話說「雞同鴨講」,都是這意思
總之,從自己做起先
然後別做二分法的判斷思考,但也不要老是不判斷不思考~
公民運動的必要條件就是
你記性一定要很好
因為社會上時刻發生很多事情
每樣事情,都值得關心
但是,最怕的,就是大家熱潮過了,就忘了
缺乏力量持續去追,持續去監督
要改變,從歷史角度看往往是個象徵性的動作或時刻
但是要「記得」,應該是最困難的事
如果這個世界的我們,都「記得」很多事
可能世界會變好一點,而不會選擇健忘,或讓同樣的事情繼續發生~
只是一點感想
近年來,常看著諸多頻繁洗版的新聞事件,看各方的不同反應,總讓我想到這段上課時放給學生看的紀錄片片段,八〇年代知名的重金屬音樂人遭到美國保守政治勢力與家長團體聯手夾擊的歷史事件...
私意見:我還是比較偏愛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就跟很多日本漫畫或美日電影一樣,因為不滿現實或曾遭打壓,憤而投入公職或進入體制內改革。然而在本國,政治人物的形成與來源縱然有部分是來自這樣的決定,但現實面就是他們總是不夠堅持,未能保持初衷—甚至你要講得悲情些—忍辱偷生為求復仇或達成理想之類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設計,或說政黨政治的遊戲規則,變成只能問政黨立場而不能堅持個人立場,縱然不能百分百同意但只能儘可能同意符合自己初衷的,剩下的就只能當做“撒密素”,放在眼前看了礙眼卻不能丟除。
所以這些政治童話或是能維持初衷、為人民服務謀求人類福利的政治人物,似乎永遠只能出現在虛構的2D世界如電影漫畫小說。而每個人都在追求他的烏托邦或桃花源,只是你夢想中的烏托邦,不一定是我理想中的桃花源,反之亦然,所以,妥協一字本無無奈之意,只是取得平衡之道,奈何眾人悠悠之口,如真希望維持初衷,仍惟有堅持二字。
至於媒體作亂,我是比較相信一位唸過新聞科系的朋友講的,其實媒體亂就是社會的反射而已,你不可能要它仲裁些什麼或提供一些解決的方案,不同的媒體會有立場,古今中外皆然,但是你可以選擇要相信或是不相信,它紀錄的,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足以追蹤前後軌跡脈絡的事實(即便是歷史都有翻案的可能),只是當下的時空與畫面,加上撰稿人選擇觀點的文字而已,你真的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其他的,就不用過度渲染或無限上綱了,這世界不是只有“一個”真理而已,如果你堅持要有作為,那就應該去投身那個行動,如果你不希望困惑,那就應該維持獨立的思考,而不是兩邊都在製造敵我對立,簡化過程。偽善與欺騙之人,社會上太多了,不為誰脫罪也不是宗教情懷,只希望那個”標準“,是否可以盡量統一,譬如你罵政治人物偽善,但是轉過頭來一直對你偽善的流行偶像你卻大聲叫好云云,以及最重要的,“堅持”與“初衷”,這都會通過時間洪流的考驗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也是個熱門的網路新聞(轉貼):
“當事人”澄清專線...
其實是認識那頭熊的動物學家跳出來講話了,關於它是怎麼死的(裡面有些照片請慎入)
其實它是老死的,不是全球暖化害北極熊餓死的
但是因為現代人太依據震撼圖像與聳動文案做判斷,所以很多就馬上轉貼了
我們當然要保護地球,當然要減緩暖化速度,但是不能反智,也不能濫情~
別急著聲討全球變暖,先看看那只北極熊是怎麽死的
人普遍有一種“壞習慣”,叫做無限上綱,也因為這四個字,在討論事情時往往無法聚焦,採取攻勢者好像必須是個完美的人,採取守勢者好像也是。但是事實是: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事物啊!更何況每個人的“需要”與“好惡”是不同的,媒體或網路常用的“網友”“鄉民”“名嘴”“投票”“民意”等,更是一種無限上綱的表現。譬如最簡單的講一個就好了:提升演藝圈水準?我們都不要酸不要諷刺不要引述其他國家例子或是針對特定節目,而只要看演藝圈(Entertainment, Show-biz)存在的意義「娛樂大眾即為最高指導原則」就好,你就會發現這怎麼可能?
另外一種人類的心理叫做看熱鬧,你也可以說看好戲或是圍觀,我的理解是無限上綱的思維模式加上看熱鬧的心態,不管是大眾或是媒體(非全部),其實都在大鍋炒而已。每個人或每家媒體其實都是用主觀去凌駕客觀,這幾天好多不同的熱門文章轉貼,我有讀到的其實也差不多是這樣,都是以片面去解釋、詮釋事實。而事實,其實就是要等具有司法權,負責針對事件本身的對與錯的單位,來釐清與做出責任歸屬。
今天“正反”輿論雙方其實所舉的例子都還是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弊,有的是情感訴求,有的是道德訴求,有的是經驗訴求,有的是好惡觀感訴求,但終究這無法滿足所有人的,但是如果說是檢警辦案不力(請不要轉貼給我可是不是那個xxx說、有人說、網路上說...怎樣怎樣的“來源”),那才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公民社會需要去監督的事情。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承認問題的所在」
這是HBO影集「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的一句經典台詞,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
我也想到另兩部經典的日本漫畫「新聞英雄」與「真相夜線」,還有Al Pacino的電影「驚爆內幕」與Richard Gere的電影「反恐腥聞」,加上Dustin Hoffman主演的「危機最前線」—新聞主播為求成名與收視率,不惜挑釁銀行搶劫犯並做成連線報導。
「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該從哪裏開始呢?你自己?還是別人?
我認為,從自己開始做起。
做你該做的事,把自己提升到最好的狀態,
才可能將世界帶往更好的方向。」
~俄國小說家 索忍尼辛
延伸閱讀:
更多社會萬象
更多電影世界
更多網路世界
更多自己說說
台灣人—或至少是臉書上的台灣人們—還蠻奇特的
感傷一位堅拒化學黑心不健康食物醫生的逝去
轉過頭就繼續討論或排隊買東添加西調味的茶飲
這位醫生為了不讓小孩被電視廣告誘惑而家裡沒電視
結果家裡有電視的通通都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耳提面命
然後大部份的人,應該是看完就算了,繼續聊茶飲的話題
其他事情,大概也都差不多—擁核反核、軍中人權、罵政府罵媒體…
社會公義與長遠考量的事情,往往跟話題好康與綜藝八卦擺在一起
各種觀點並陳,各種說法交鋒,如何判定怎樣做才對或錯變得愈來愈難
其實你我可以不用立大志做大事,但是如果覺得一切想要再好一點
「先要求自己」「自我節制」「從自己做起」應是最好的答案
覺得軍隊裡頭老是在做假逢迎,那就別批評交通違規被警察抓到是“倒霉”
覺得車站裡頭賣報紙的老婆婆很可憐,就別只是因為正妹才去支持
想要國際上尊重、看見台灣,除了自己表現要好
就別常拿別人民族國家的名字來講同仇敵愾卻可能不小心傷及無辜的話
我不想講得很複雜,或要論述或要戰
我只是常常覺得人的標準是動態的,會一直改變
不能總是流於浮面,或是隨波逐流,很多事情標準其實可以一樣
那個標準,不是要求別人,是要求自己
每個人都多要求自己,就比較不會去要求別人
我們都不是看電影或看漫畫的觀眾
很多人會學周星馳電影講「官與民」的差別
或是「好人不長命」云云
然而我們都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每一種角色
官也是民去當的,壞人短命的也有,有人喜歡黃金比例有人不喜歡…
很多時候媒體或網路呈現的,都只是「代表」而非「全部」
成語說「錯把馮京當馬涼」或「以偏概全」
廣東話說「雞同鴨講」,都是這意思
總之,從自己做起先
然後別做二分法的判斷思考,但也不要老是不判斷不思考~
公民運動的必要條件就是
你記性一定要很好
因為社會上時刻發生很多事情
每樣事情,都值得關心
但是,最怕的,就是大家熱潮過了,就忘了
缺乏力量持續去追,持續去監督
要改變,從歷史角度看往往是個象徵性的動作或時刻
但是要「記得」,應該是最困難的事
如果這個世界的我們,都「記得」很多事
可能世界會變好一點,而不會選擇健忘,或讓同樣的事情繼續發生~
只是一點感想
近年來,常看著諸多頻繁洗版的新聞事件,看各方的不同反應,總讓我想到這段上課時放給學生看的紀錄片片段,八〇年代知名的重金屬音樂人遭到美國保守政治勢力與家長團體聯手夾擊的歷史事件...
私意見:我還是比較偏愛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就跟很多日本漫畫或美日電影一樣,因為不滿現實或曾遭打壓,憤而投入公職或進入體制內改革。然而在本國,政治人物的形成與來源縱然有部分是來自這樣的決定,但現實面就是他們總是不夠堅持,未能保持初衷—甚至你要講得悲情些—忍辱偷生為求復仇或達成理想之類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設計,或說政黨政治的遊戲規則,變成只能問政黨立場而不能堅持個人立場,縱然不能百分百同意但只能儘可能同意符合自己初衷的,剩下的就只能當做“撒密素”,放在眼前看了礙眼卻不能丟除。
所以這些政治童話或是能維持初衷、為人民服務謀求人類福利的政治人物,似乎永遠只能出現在虛構的2D世界如電影漫畫小說。而每個人都在追求他的烏托邦或桃花源,只是你夢想中的烏托邦,不一定是我理想中的桃花源,反之亦然,所以,妥協一字本無無奈之意,只是取得平衡之道,奈何眾人悠悠之口,如真希望維持初衷,仍惟有堅持二字。
至於媒體作亂,我是比較相信一位唸過新聞科系的朋友講的,其實媒體亂就是社會的反射而已,你不可能要它仲裁些什麼或提供一些解決的方案,不同的媒體會有立場,古今中外皆然,但是你可以選擇要相信或是不相信,它紀錄的,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足以追蹤前後軌跡脈絡的事實(即便是歷史都有翻案的可能),只是當下的時空與畫面,加上撰稿人選擇觀點的文字而已,你真的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其他的,就不用過度渲染或無限上綱了,這世界不是只有“一個”真理而已,如果你堅持要有作為,那就應該去投身那個行動,如果你不希望困惑,那就應該維持獨立的思考,而不是兩邊都在製造敵我對立,簡化過程。偽善與欺騙之人,社會上太多了,不為誰脫罪也不是宗教情懷,只希望那個”標準“,是否可以盡量統一,譬如你罵政治人物偽善,但是轉過頭來一直對你偽善的流行偶像你卻大聲叫好云云,以及最重要的,“堅持”與“初衷”,這都會通過時間洪流的考驗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也是個熱門的網路新聞(轉貼):
“當事人”澄清專線...
其實是認識那頭熊的動物學家跳出來講話了,關於它是怎麼死的(裡面有些照片請慎入)
其實它是老死的,不是全球暖化害北極熊餓死的
但是因為現代人太依據震撼圖像與聳動文案做判斷,所以很多就馬上轉貼了
我們當然要保護地球,當然要減緩暖化速度,但是不能反智,也不能濫情~
別急著聲討全球變暖,先看看那只北極熊是怎麽死的
人普遍有一種“壞習慣”,叫做無限上綱,也因為這四個字,在討論事情時往往無法聚焦,採取攻勢者好像必須是個完美的人,採取守勢者好像也是。但是事實是: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事物啊!更何況每個人的“需要”與“好惡”是不同的,媒體或網路常用的“網友”“鄉民”“名嘴”“投票”“民意”等,更是一種無限上綱的表現。譬如最簡單的講一個就好了:提升演藝圈水準?我們都不要酸不要諷刺不要引述其他國家例子或是針對特定節目,而只要看演藝圈(Entertainment, Show-biz)存在的意義「娛樂大眾即為最高指導原則」就好,你就會發現這怎麼可能?
另外一種人類的心理叫做看熱鬧,你也可以說看好戲或是圍觀,我的理解是無限上綱的思維模式加上看熱鬧的心態,不管是大眾或是媒體(非全部),其實都在大鍋炒而已。每個人或每家媒體其實都是用主觀去凌駕客觀,這幾天好多不同的熱門文章轉貼,我有讀到的其實也差不多是這樣,都是以片面去解釋、詮釋事實。而事實,其實就是要等具有司法權,負責針對事件本身的對與錯的單位,來釐清與做出責任歸屬。
今天“正反”輿論雙方其實所舉的例子都還是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弊,有的是情感訴求,有的是道德訴求,有的是經驗訴求,有的是好惡觀感訴求,但終究這無法滿足所有人的,但是如果說是檢警辦案不力(請不要轉貼給我可是不是那個xxx說、有人說、網路上說...怎樣怎樣的“來源”),那才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公民社會需要去監督的事情。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承認問題的所在」
這是HBO影集「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的一句經典台詞,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
我也想到另兩部經典的日本漫畫「新聞英雄」與「真相夜線」,還有Al Pacino的電影「驚爆內幕」與Richard Gere的電影「反恐腥聞」,加上Dustin Hoffman主演的「危機最前線」—新聞主播為求成名與收視率,不惜挑釁銀行搶劫犯並做成連線報導。
「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該從哪裏開始呢?你自己?還是別人?
我認為,從自己開始做起。
做你該做的事,把自己提升到最好的狀態,
才可能將世界帶往更好的方向。」
~俄國小說家 索忍尼辛
延伸閱讀:
更多社會萬象
更多電影世界
更多網路世界
更多自己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