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音樂的學習對華人來說,是難上加難:樂理層次的困難加上文化層次的困難

文 / 謝啟彬



哥哥的愛曲,也列入我預計下一波Funk Standard教戰線上課程的曲目

其實和聲上說,我不敢保證原作曲者是否一定會John Coltrane的《Mr. P.C.》,雖然有很大的機率他們都知道這些Jazz Standard,因為這已經是美國音樂文化的傳承之一

真的不是我刻意誇大,而是爵士樂的背景在美國或所謂西方世界,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進學校唸音樂系從頭學之類的

而是這些音樂人從小就都已經對這些曲目與文化耳濡目染,所以當我們用西方人的方式來解讀時,東方人(尤其是華人)因為缺乏這方面相關認知,所以會覺得「好像很難 / 到處都充滿了樂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好像你看美國電影或美劇,他們裡面講的台詞,很多時候如果你沒有同樣的成長背景,或受過專業的翻譯訓練,你就無法精準掌握他們的笑點甚至爆點,或意在言外的趣味

所以對華人來說,是難上加難:樂理層次的困難加上文化層次的困難,後者其實更簡單地講,就是人家已經都很習慣這樣做了,但對你來說是陌生的,陌生就產生距離,距離就產生難度


回歸樂理層次,為何老師會說我們在分析《Somebody Else's Guy》時,有《Mr. P.C.》的理解會更容易的原因,是因為前者的主歌和絃進行是「樂理上的」bVI7 - V7 - Im (I7#9),而《Mr. P.C.》的第九小節到第十一小節也是,如果你熟悉後者,前者就能比較容易了解並學會

一個兩小節的事情,老師看似囉哩吧嗦講一堆,但是其實是在把事情的道理與前因後果講清楚,學生如果沒有耐心、悟性不夠,靜不下來,一個一次就可以記起來一輩子不會忘的知識,反而要靠一輩子一而再再而三去複習

老師們沒有比較厲害,老師們只是會細心去發現與歸納,並讓自己能掌握,然後希望學生們學得會、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