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好學音樂,就反而不能太相信媒體餵養給你的「酷炫名詞」- 再從「City Pop」聊到GFRIEND、TWICE、林志穎與城市少女...

文 / 謝啟彬


我跟女兒說,她今天跳舞的TWICE新歌《The Feels》,前奏的Bass Groove是從Bill Withers的《Lovely Day》借來的,換了和絃而已


而主要的樂風Groove,則跟爸爸的線上課程第四波Funk Standard中,Jamiroquai的《Cosmic Girl》相近,上過線上課程的學員應該會很有感,理解K-POP也是取經自黑樂的道理


女兒也給我聽了韓國女團GFRIEND的一首歌《Navillera》,我也注意到有些樂評文字會說這也是搭上「City Pop」曲風的復古熱潮


其實三十年前,台灣流行音樂工業已經大量仿製,甚至直接翻唱了80年到9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就是這種所謂「City Pop」“復古風”的第一手“轉譯“啊!


我們小時候,會說這是日系編曲 - 非常華麗、很多合成器、很多電聲樂器、很熱鬧的聲音,基本上對四十歲以上的人來說,幾乎我們聽過的J-Pop,都被“莫名其妙”歸類到「(Japanese) City Pop」裡頭了...

關鍵字是「飛碟唱片」,也就是豐華唱片的前身,當時有太多作品都是模仿當年的J-Pop,譬如林志穎的《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就是很知名的作品,你要說城市少女的《年輕不要留白》是現在很多人講的City Pop其實也沒錯 - 如果根據那種趕流行的分類法的話


其實城市少女的歌單,今天讓有概念人聽起來,真的會嚇到啊!大家都會異口同聲說:「這是國語歌嗎?」 當然是,只是當時你還沒出生,或是沒注意聽


我之前也有個講座歌單,把國語歌“Cosplay“英語歌與日本歌的作了很深入的分析比較,主要就是編曲手法、音色選擇,甚至混音壓出來的效果導致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台灣人一直比較喜歡抒情的、慢板的流行歌,而這種比較「動感」「唱跳」的,可能反而在當時會被大眾嫌太吵,或甚至“傷風敗俗”...

總之,要好好學音樂,就反而不能太相信媒體餵養給你的「酷炫名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