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真的想好好學習新的領域,那就該敞開心胸 - 我們已經很習慣看到愈高學歷的古典音樂家,愈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撞牆撞得愈嚴重

文 / 謝啟彬



很久以前有個音樂教育單位,找凱雅老師做爵士鋼琴講座,當時(其實現在還是差不多...)鋼琴老師們看待爵士鋼琴的態度,就是非古典的通俗的流行的音樂那樣子的

凱雅老師本身的音樂經驗涵蓋古典、流行、爵士、拉丁、黑樂...等等,所以講課當然是沒問題,更多跟基礎音樂教師或鋼琴老師的接觸,也能夠教學相長,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是過來人,所以總是站在希望對同樣背景的人有所幫助的角度出發

記得有一次該單位說,因為鋼琴老師們大多是古典音樂科系出身,是不是可以從古典曲目切入,用爵士樂的方式來改編或是應用?我們本身就是古典科班出身,對於這種拉近彼此距離的教學內容,當時自當義不容辭,也很認真準備

譬如第一次是蕭邦,凱雅老師就花很多時間去分析與舉例,蕭邦的和聲跟旋律應用,跟爵士樂之間的關係,重點在於活用,要凱雅老師背原譜演奏,當然也是沒問題,這樣應該會蠻有說服力

而且說實話,我實在認為真正能融會貫通古典與爵士的音樂家不多,放眼全世界都是這樣,很多古典樂大師,所謂的“玩爵士”“跨界玩音樂”真的都是賣名氣,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資訊差」 - 你對著一群熟悉古典曲目的人,改一下律動,重配一下和聲,甚至加上即興,其實我覺得原本的族群還無法真的分辨出水準高下

蕭邦的主題結束後,承辦人很快又來問,說可以再辦類似的主題嗎?譬如爵士巴哈、爵士莫札特、爵士貝多芬、爵士李斯特、爵士德布西...之類的

我忘了是否還有第二還是第三次,應該是還有,但是當時我記得凱雅老師就跟老師們說,你們還是要去認識經典的爵士樂曲目(因為和絃連接跟和聲配置會超越你原有的認知),以及經典的專輯或現場演出版本,以及經典的爵士樂大師們到底是誰?他們的音樂風格(包含作曲編曲與即興)如何?

但老師們跟承辦人就一臉茫然了,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錯,爵士樂欣賞文化本來在台灣就是沙漠,也就是因為如此,我們近二十年來就一直在辦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以及接觸更多一般民眾的講座等等

我更想表達的是,請拋開「本位主義」的概念,不要再覺得古典樂就是比較高級,或是勢必比較嚴肅、比較學術,然後其他音樂都登不了大雅之堂,這個真的是很多古典人有意無意會顯露出來的態度,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大家長久以來都這樣

也不要什麼都從你自己熟悉的領域與常識出發,像我們要帶大家認識蕭邦V.S.爵士樂,我們不是做什麼簡單改編,而是真的帶大家認識爵士樂手們如何被蕭邦的音樂創作手法影響,甚至像是Bossa Nova大師A.C. Jobim的《How Insensitive》A段前四小節,就是蕭邦的前奏曲op.28 No.4的前四小節和絃進行...之類的

總之,你如果真的想好好學習新的領域,那就該敞開心胸,我們已經很習慣看到愈高學歷的古典音樂家,愈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撞牆撞得愈嚴重...就跟你知道他已經體重過胖高血壓了,該做的是有效減重,但他還跟你說他都有喝零卡可樂維持健康一樣...

要認識爵士樂的人事物與經典,要習慣爵士樂的學習模式,不要從本位主義出發來「judge」一切,因為你愈judge,其實可能愈可笑甚至無知(naive)

但是我現在還蠻開心經過二十年,比較能體會我們這種態度與觀念的學生或觀眾,有多一些了~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