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瑪莉亞《Plastic Love》、TWICE《The Feels》...等曲的Bass Groove原型,都是Bill Withers的《Lovely Day》

文 / 謝啟彬

竹內瑪莉亞《Plastic Love》的Bass Groove原型:

Bill Withers《Lovely Day》


差別在於《Plastic Love》的第一拍反拍,把8分音符改成16分音符,《Lovely Day》就是第一拍兩個八分音符彈頓音(Staccato),不要被16分音符與休止符弄到頭暈,用耳朵聽!不要光用眼睛看!有時候採譜者是為了要表達那個細節而已,但是其實要以實際Groove為準



韓國女團TWICE的《The Feels》一曲,Bass Groove也是一樣的,要記得左手按指板與“離指板”(所謂「Ghost Note」的真正樂器上操作法)的動作,就是Groove哦!這譜上記載再怎麼細,彈得不對就是不對


所以,你說應該因為《Plastic Love》被歸類為City Pop,所以《Lovely Day》就是City Pop嗎?《The Feels》就是City Pop嗎?老師在教的、學生在學的,本就不該是那些名詞稱謂,而是音樂上的本質事務

這都是R&B,節奏藍調,黑樂,Groove Music!

1996年日本的具島直子《Candy》也是這個Bass Groove:


大橋純子的《Sweet Love》也是:



山下達郎的《街物語》也是:



Original Love的《Kiss》也是,這邊需要給習慣看譜或接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人說明一下的是:所謂的基本律動,不是樂譜上寫這樣,然後你就反覆五十四次之類的概念就可以的了!那就是從讀譜的概念上切入的盲點,貝斯手當然在當中可以加入自己的變化,但是基本律動就維持在那邊,所以才會說「Groove」比「反覆」的意義還要深很多

而因為習慣古典音樂訓練的人,一開始會覺得就是要保持「譜上有音就彈,沒音就不彈」的“習慣”,所以經常就會掌握不好,需要靠身體與感覺去合而為一的律動,以及幽靈音(Ghost Notes)與多於記譜音符的表情與詮釋,所以說這還是跟你原本習慣演奏演唱或教學什麼樣的音樂型態有關,經常也需要大破大立,扭轉原本的觀念甚至成見才能慢慢邁向成功



Barry White的《Let The Music Play》有一段也是:



Blu-swing的《I am》:


Herb Albert的《Rise》也是:


久保田利伸的《Love Rain》也是:


Rockie Robbins的《You And Me》是這樣的Bass Groove加上Slap的變化:


誠如我的南非音樂家朋友說,CMajor就是CMajor,你在古典音樂在爵士音樂在流行音樂在拉丁音樂在非洲音樂都是CMajor,你要先學好CMajor,然後再去研究不同音樂風格會有“處理”這個CMajor的方法才是

Groove就是Groove,Bass Groove就是Bass Groove,好的Bass Groove創造出更多的Groove好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