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以前我還在台灣當流行音樂小跟班時,有位老師常講的口頭禪就是「專有名詞不懂沒關係,經常朗朗上口就好」,他當時的意思是充內行唬外行就可以在這行業打滾,當然是有點戲謔的意味
最近我寫文章跟教課的主題有講到比較多「調式互換」,後來收到一則粉絲頁留言,大意是說對一組和絃進行不理解,也試著要從「調式互換」中去搜尋變化卻找不到,後來才自己發覺是轉位云云
我看了一下他寫的和絃進行,其實是很基本的IIIm7b5 - VI7 - IIm7 - V7,也就是IIm7前面還可以有一組IIm7b5 - V7 of II,表示他對副屬和絃與相關IIm7的知識 不是很熟,也就是我舉過的《旅行的意義》與《旅立さ》(魔女宅急便)的例子,至於在爵士樂中則是更為稀鬆平常,跟調式互換毫無關係
所以表示副屬和絃的部分,這位朋友應該還沒學完,然後調式互換的部分也是,因為不是我正在教的學生,所以我無法掌握其學習進度,只是單純認為自學的時候其實要很謹慎,因為當「專有名詞」愈來愈多時,有極大的可能是你一個範疇還沒學透,然後你又以為是下一個範疇的了,但找來找去找不到答案,所以想了一個算是替代品的答案
這就是我講的「專有名詞」知道太多的危險,音樂或樂理,不貴在「名詞多寡」或「聽起來很專業」,而是耳朵是否聽得到?可不可以實際演奏通暢?能不能解決在創作、即興或編曲上的問題?我也曾教過很多學生,專有名詞喜歡掛在嘴巴上,結果我一聽他們演奏,在哪?他們就支支吾吾,大概看老師教學時都掛在嘴巴上就跟著學了吧?
但是我可不是只講專有名詞啊!而是我會講解與引導,甚至很多人常見的誤解我都會釐清,然後告知正確練習的方法,並督促學生的練習,說到這個以前還有網友寫信給我要我寫文章不要舉反證或是講「錯的那些」,因為會擾亂他...我不是絕地武士,沒有辦法操控心智較弱的人呢!
正本清源的時候就會先導正原來坊間很多錯誤的觀念與迷思啊!直接講最正確的,搞不好你還認為這是啥鬼東西根本沒聽過?這就是在本地教育最常遇到的問題,但還好當學生定期上課時,這些狀況都盡可能地會慢慢排除與消失
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盡可能利用實體現場跟線上視訊的方式跟我們上課,就沒有距離與時間的限制啦!老師也才能集中主題、聚焦重點、循序漸進地教學相長哦!
而最後想講的是,Modal Interchange(調式互換)的「宇宙」真的就跟我們人類的音樂發展史息息相關,不是三言兩語或三首五首曲子就能概括得完的,尤其是再來的爵士原力講堂中還會講到更多,只是因為現在你知道得少,所以你以為只有這樣還是那樣,或是實際的例子就在你聽過的音樂中但你還不知道而已,然後就以為講「調式互換」就比較進階高級了,但實際狀況不是如此
以上只是一些經驗談與感想分享,對事不對人,因為現實世界中蠻多人有這種狀況發生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