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olydian音階中較少被注意到的I - Vm和絃進行 - 四首不同樂風的曲子超越你原來對樂理的想像

文 / 謝啟彬


我跟凱雅老師都一直強調

Cadence在中文裡不該再翻譯為終止式,而是常見和絃進行,真正的終止式是V7有解決回I級或假終止偽解決,但是這在調式概念內會相當混淆

因為又分成調式的各種常見和絃進行還要有“功能”譬如下屬、屬、主以及它們的代理云云,反而更麻煩了,何必自尋煩惱?

本來音樂聲響上很好懂的又硬被搞成"什麼可以什麼又不可以的理論“了

關於用Mixolydian寫的曲子,字面意思似乎是指用Mixolydian音階創作旋律,但如果有被我們教過或至少聽過最近的Podcast,就知道關鍵在於「和絃」上,所謂的「Mixolydian Chords」就是用Mixolydian音階堆疊的順階和絃“們”,跟大調(包含Ionian、Lydian)與諸多小調的順階和絃有所差異,組合起來的聲音也不太一樣,所以在西洋音樂中很愛用

然後就是所謂的「Mixolydian Cadence」,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意思,你如果用「終止式」來翻譯,那就回到調性的聲響而非調式的思考,所以Cadence應該正名為「常用進行」才好,這也是講終止式會侷限在某一個時代的古典音樂作品的一種限制,這世界上跟歷史上有很多種音樂並不是都跟古典音樂長一樣或想一樣的

至於在很多音樂中會把調性跟調式混搭使用,那是下一個層次,但其實也不難,就是我們講的「借和絃」或稱「調式互換」的概念而已,原本調性裡頭的和絃組合大概都用過了,然後就慢慢會出現一些“變體”,或是西方文明歷史中本就有調式聲響,有合流的狀況不足為奇

我之所以會特別寫這麼一段就是因為現代的古典音樂教育在樂理學習上,比較是個文言文跟簡單流行的概念,當你遇到不在你常識範圍或認知範圍中的音樂聲響或類種時,有很多時候必須得放下本位主義才能懂,既然聽古典音樂不是那麼直觀感官的,那麼聽“非”古典音樂自然也得建構一些概念

我昨天跟一位終於理解老師們在講什麼的學生說,這些東西因為華文世界中很少講,加上對像爵士樂、黑人音樂、世界音樂的認識也較少,所以初次邂逅都會感到有點陌生甚至吃力,但是在你理解了這些概念後,反而就能夠去解釋或爬梳西方音樂發展的完整軌跡,簡單說就是你原本的處理器韌體沒更新所以跑不動

我最常被問的 - 尤其是古典音樂體系訓練出來的學生 - 就是:「所以他們轉調了嗎?」,因為只要離開調性,對沒有特別再繼續學習認識樂理的人來說,可能到了副屬和絃的層次他(她)就以為已經轉調了,如果沒有認識相對新的觀念,除了韌體不足以外,資料庫太舊沒更新也會是個問題

言歸正傳所謂Mixolydian,其實很常見的諸如「I - bVII」(口語為1到降7)或是「I - bVII - IV - I」(口語為1到降7到4到1),這在搖滾音樂跟爵士音樂甚至南美洲音樂中已經非常多例子,我有整理蠻多實例在「旋律篇」一書章節與爵士棧官網中,比較常見的就先跳過

我今天跟某班學生講到的「I-Vm」或「I-Vm7」是個很有趣的和絃進行,而這幾乎是跟古典音樂體系的和聲學“背道而馳”的(其實並沒有,只是沒被教到),因為一般來說大調的V級都是屬和絃或稱屬七和絃,要解決回主和絃或主和絃代理,這就是功能和聲最主要在講的組合與變化,也是小調之所以會有「自然 - 和聲 - 旋律」的發展,因為自然小調的V級也是Vm,調性概念就發展出V7,這樣就能「解決」

所以像I - Vm還要講終止式、解決這些字眼,真的有點奇怪,有種「其實不是但我們就還是把它們當作是吧」的感覺,總之,Vm或Vm7在自然小調或稱Aeolian也有,但會有其他常用的和絃進行(Common Cadences),如果只是單純的「I-Vm」或「I-Vm7」,我想到以下幾首涵蓋爵士樂、節奏藍調、靈魂樂、搖滾樂的例子,請注意即便連前面四個樂種都有不同時代的特色與變化,你過度窄化之後就會變成你講的爵士樂跟我講的爵士樂不在同一個時代的問題:

第一首是爵士鋼琴家暨作曲家Herbie Hancock的名作《Dolphin Dance》,因為它只有前三小節是這樣的組合,後面的和絃連接又有別種概念,基本上比較是混合調性與調式概念的所謂「Straightahead」爵士樂作曲,大概在1965年之後趨於成熟,但是爵士樂手在即興時也是兩種概念會混合搭配(爵士樂的「作曲」還要加上即興與合奏互動才算完整成立),功力好的當然是高手

Dolphin Dance (Herbie Hancock) - The first 3 bars

「EbMaj7 - Bbm7 - EbMaj7...」



第二首是1987年Michael Jackson繼「Off The Wall」與「Thriller」兩張史上最暢銷流行樂專輯之後,推出的「Bad」專輯中的《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也是製作人Quincy Jones跟他的分道揚鑣之作,但是這首是整個主歌8小節與副歌前4小節就是這種「I - Vm」,你光聽旋律跟編曲,只會覺得很好聽不會去注意到背後和絃的推動,而我承認我自己幾十年前真心不懂這和絃是怎麼想出來的?但是卻又用得這麼棒?所以也就踏上了我的音樂探索(“尋根”)之旅,這首曲子我們會在此波爵士原力講堂的第十場Quincy Jones專題中,特別解析並示範演奏


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 (Michael Jackson) - The whole Verse & the first 4 bars of Chorus

「C - Gm7 - C - Gm7 - C...」



第三首是1987年愛爾蘭搖滾天團U2經典專輯「The Joshua Tree」中的《In God’s Country》,這張專輯中我想大家最熟的是第一首《With Or Without You》吧?注意聽《In God’s Country》的前奏與主歌就是「D - Am」刷吉他和絃的聲響,旋律再建構於其上,這也是西洋音樂的重點,今日很少「純調式」或是「全調式」的作曲,但是像B段之後就接到其他D大調的和絃進行,這也是所謂的「調式互換」概念,人家用得那麼稀鬆平常,我們因為沒見過,所以這四個字看起來就很學術好像是什麼很困難的專有名詞一樣呢!

In God’s Country (U2)



第四首是比U2還要年輕的搖滾樂團Coldplay之《Clocks》,這首從前奏的電鋼琴琶音式樂句到主歌都是「Eb - Bbm - Bbm - Fm」,也就是I - Vm - Vm - IIm,四個和絃都是Eb Mixolydian的順階和絃囉!藉由這首也可以讓大家聽聽看,這麼有名、樂迷都在聆聽甚至傳唱的流行歌曲,所謂的樂理比你認知的還要更進一步,這種像大調又不像大調,像小調又不像小調,卻又不是藍調的聲響,也讓音樂創作的空間變得更寬廣。爵士樂手只是因為需要在即興前感知到和絃進行,所以在訓練上與反應上會對「和聲」更為敏銳

Clocks (Coldplay)



你也可以聽聽英國Acid Jazz天團Incognito的《N.O.T.》之主歌(Verse)第二個和絃,整個循環就是:AMaj7 - Em7 - DMaj7 - Dm7 - Em7

N.O.T. (Incognit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