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心推薦大家來爵士講堂同樂(尤其是現場),不管你是喜歡跳舞的,跳街舞、放克、House、嘻哈或是喜歡饒舌的Rapper;古典樂或國樂出身;單純喜歡聽音樂、不侷限各式各樣音樂的樂迷朋友,或是教師、基礎教育者、音樂老師們等,我相信大家都會有所收穫並驚喜地發現和爵士樂的連結


「本身不是從事音樂相關工作,也沒有相關背景,只有在小學階段跟許多同世代的同學們一樣,學過幾年基礎的古典鋼琴和樂理。會想參加這個講堂,理所當然的起因之一--想認識了解爵士樂,而為什麼想了解它呢,背後進一步主因則是希望我能夠在高興和難過時,藉由樂器/音樂即席地抒發自己的心情。而在我的認知中,爵士樂注重即興,不完全照譜面,每個人都能有自己演奏手法和風格的特性,最符合我的需求,所以為什麼我選擇了"她",而不是古典樂或是其他音樂類型(但套一句老師們常說的話,這不代表我討厭古典或認為古典比較差)。而在現場參與扎扎實實的10堂講堂後,當然並不會馬上讓我習得我的目標--隨心情即興彈奏鋼琴(畢竟這是個講堂,不是音樂/樂器研習班),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獲得了非常多預期外的收穫和啟發。

除了滿滿的「硬知識」和樂理,對於爵士樂,追本溯源地從早期黑人的藍調、福音詩歌到後來的hard bop,包括歷代著名音樂人(不論爵士或流行):David Foster、George Duke、Quincy Jones等,從音樂的基礎要素旋律、和弦、節奏、和聲、配器等不同面向去分析以及解構慣用的手法和音樂的編排,也同時搭配「軟知識」,介紹背後的歷史和相關音樂人物的故事或趣聞軼事,讓參與者了解到爵士樂、流行樂、古典樂和其他音樂如何相互影響,以及前期的爵士樂如何影響到後期的爵士樂。講堂中也有介紹和欣賞到許多Funk、Soul等歌曲並帶動大家一同打節奏或模仿唱法,很享受和大家一同在音樂中同樂並「現學現賣」

兩位老師們講述過去半夜在音樂教室練琴和到歐洲學習爵士樂的歷程,讓我想到了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更加體認到想成為優秀的樂手,讓自己的音樂動聽或令人驚艷,下苦功或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往往都是必經之路。但也讓我思考,想要出類拔萃透,高壓式的密集訓練是唯一途徑嗎? 有沒有可能用比較快樂、讓人能樂在其中的學習和練習方式同時進步呢? 如果有人學音樂的目的是只單純想讓自己快樂、紓壓,結果學習/練習的過程卻這麼痛苦有壓力,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但同時這也是很現實的,想要有所進步,勢必需要付出一些代價或犧牲,所以我想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以及在音樂成就、技術提升和快樂壓力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是個重要的課題,沒有標準答案。

參加完講堂後我發現我更懂得欣賞和愛我原本就很喜歡的黑樂和國樂(古箏、笛類或有東方獨特味道的音樂),因為我覺得爵士提拱了另一種角度、維度來「欣賞」和「編輯」或「創造」音樂,並啟發了我一個想法: 其實我們應該對來自西方的爵士樂保持更開放的態度,這不表示就要丟掉自己的根或特色,可以吸收人家的長處、獨特之處(和弦、和聲的進行、編排、解構重組等),並結合我們自己的獨特之處(旋律的滑音、裝飾音、顫音和很有古風聲響的樂器等),如同以前的改革家們們說的「中體西用」例如: 嘗試用爵士手法編曲、演奏國樂器;或是把國樂手法放入西方樂器演奏中;抑或是國、西樂的Jam、合奏編排嘗試等(經我查詢後,驚喜地發現原來很早就已經有人在做了,過去的爵士講堂中也有介紹到,像是爵士專輯中用嗩吶來吹奏)。如今日本和韓國的J-pop/K-pop 會如此廣受國際歡迎和知名,相信一方面吸收西方爵士樂的精華,但另一方面又同時保留了自己國家的特色,這兩者缺一不可。


而另一個對我很大的收穫是對兩位老師們教學的觀摩和學習,如何真正的學音樂、玩音樂、感受音樂;而不是在看音樂、背音樂、記音樂。因為我未來剛好也要從事基礎教學的工作,雖然不是教音樂而是其他科目,但是發覺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可以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帶來許多啟發。而對音樂老師們來說相信獲得的收穫會更大了。

最後,我真心推薦大家來爵士講堂同樂(尤其是現場),不管你是喜歡跳舞的,跳街舞、放克、House、嘻哈或是喜歡饒舌的Rapper;古典樂或國樂出身;單純喜歡聽音樂、不侷限各式各樣音樂的樂迷朋友,或是教師、基礎教育者、音樂老師們等,我相信大家都會有所收穫並驚喜地發現和爵士樂的連結。」

---

啟彬與凱雅的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2023全都感動、全面啟動! - 全華文世界連續舉辦十六年,本屆開放限量現場席次與全球線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