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譜的正面意義在於藉由不斷反覆聆聽,採完就在腦海中記起來「同步」了,再來就是技巧練習、與原版真正同步,然後再拆解分析,活用到其他地方

文 / 謝啟彬


快抓完了,下週的課要分析給學生,之後還要補上和絃,因為Wes Montgomery的此曲和絃進行跟原作者不同,而他其實很彈在他的版本和絃裡頭,另外還要加上一些滑音與裝飾音

其實抓歌採譜對我們來說是日常,不能說很困難,但是一定還是要花時間,也要動用腦力的,所以這種功課做完也是會消耗精力的


完成度80%


完工

採譜的正面意義在於藉由不斷反覆聆聽,採完就在腦海中記起來「同步」了,再來就是技巧練習、與原版真正同步,然後再拆解分析,活用到其他地方


準備明天爵士原力講堂中,又要把一首曲子抓完了


其實所謂的Fusion音樂,別相信網路上的音樂網紅,說亂做也可以做得很好聽的說法,那就是典型的本位主義心態作祟,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真正在玩爵士樂或是融合爵士樂的音樂人,是怎樣的想法,所以會以為是亂做 - 亂配和絃、亂下節奏、故意做很多很難的對拍...云云

但是因為他們的受眾更不懂,所以會以為他們講的是對的,這就跟籃球打得好的不一定打得好棒球一樣,但是面對兩種都不會的受眾,“體育專家”就好像什麼都懂了,網路上經常就是這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捱,一個盡量做簡單吸睛的,一個說只是好奇或聽休閒的

像角松敏生這種曲子,就需要懂爵士樂的和聲原則(之前講過關於常見的和絃進行與會加上去的延伸音組合等),以及很重要的Funk與Brazilian節奏特色,這都有兩個以上的強大音樂文化在背後支撐著


譬如像巴西音樂的影響就不是那種“書上看到的影響”,而是那種律動該如何掌握,才能真正產生Groove?我們在講堂中都會示範與教戰,所以我從來不相信誰誰誰在網路上跟我用說的,耳聽為憑

這些都是「細節」,唯有注重細節才能讓音樂的質感變高,如果你只是要應付或是“青菜”(隨便的台語)就好,能過關就好,這真的是個很奇怪的觀念,音樂跟過關有什麼關係?又不是在玩密室逃脫,或許「過關」是一種「這樣可不可以?」的說法,那可不可以或好不好就得找懂的人聽或是教才行,不能自嗨


古典音樂裡頭很常聽到Dom7b9b13和絃,但是你的鋼琴老師不會告訴你,因為他也不知道在哪裡,這沒有在怪誰,只是在跟你講只有古典音樂教育不夠

而Dom7#9b13和絃在古典樂中是找不到的,這是在北美洲發展的爵士樂所發展出來的和絃,重點在於如果沒有懂爵士樂概念的人,教你這兩種和絃到底要怎麼按?也就是所謂的Voicing(和絃配置)中的Upper Structures,你就只能靠人家寫五線譜給你,或是買現成五線譜,可以自嗨,但是跟原來創作發想與編曲時的流程不同

這麼好聽動人的日本音樂人創作,背後蘊藏的和聲知識,紮實證明了日本音樂人在編曲時真的很“厚工”(台語),以及需要具備爵士樂和聲的素養,不是那種雕蟲小技假裝即興的“以為是爵士樂”


這種和聲連結,都是我們平日、每天在教的,啟彬與凱雅在教編曲、和聲、即興與樂風,不是在教你操作程式與機器,而是真正的從編曲者創作者的宏觀角度出發,要學到這裡真的得找老師長期學習才有辦法,因為耳力也要鍛鍊,腦力也要鍛鍊,技巧也要鍛鍊

註:到現在還是很多人誤解和聲是合聲,因爲中文當中聲與音相通,所以把和聲(Harmony)當作是合音(Chorus; Background Vocal)了,和絃包含在和聲裡頭,因為和聲還包括和絃配置與和絃連結,以及其他相關技法,總之不是我唱一部你合音唱第二部就叫和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