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譜」其實是用耳朵記起來,而不是用眼睛背起來,尤其當不是讀五線譜記譜的音樂時,所謂的「記憶」是要靠鍛鍊腦袋來加強

文 / 謝啟彬


我們教音樂,教的是「細節」,不知道細節上的差異,就無法分辨音樂的好壞

好壞跟有沒有名是沒有關係的

我有次上課時跟學生們說:「你們現在都很習慣上網查音樂聽音樂了,現在錄音也非常方便,一路從留聲機到黑膠唱片到錄音帶到鐳射唱片CD到MP3到現在免費網路串流,後面這一長句就是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後,取代樂譜成為紀錄樂譜的幾種載具

那麼請問在愈來愈方便的錄音技術誕生之前,除了樂譜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記住音樂呢?尤其如果你是學音樂、學樂器的人,除了買五線譜樂譜或老師寫給你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音樂被“記住”呢?」

學生們七嘴八舌猜了很久,終於有一個人看到我指著我的腦袋,脫口說:「用腦袋記!」

答對了!這也是現在我所教的音樂風格、和聲樂理、即興合奏等科目,不管是爵士樂或是拉丁樂、黑人音樂等等,遇到最「嚴峻」的問題,也就是現代人在腦力與記憶力上,已經退化很多了

有的人耳朵聽不到和聲各聲部的變化、有的人記不得比較長的樂句、有的人對於半音比較多的樂句就無法分辨差異,有的人在即興的時候就聽不到其他樂手與聲部的聲音...

這不是強求你「一心多用」,而是「學習音樂」跟「光聽音樂」,在聆聽的敏銳度上要求不一樣,很多聽音樂人的人常會嘲諷學音樂的人,都用分析式的耳朵聽音樂,一定聽不出音樂的美感

但我並不覺得,當我聽到許多音樂上「巧妙」而「細微」的變化時,心中總是充滿了感動的,我又不是電腦或分析儀,不是聽音樂過去腦子都是浮現樂理,這也太偏執了,那是當我想更進一步去弄清楚(所謂Figure Out)那些“音樂把戲”是怎麼使的時候,我自然得放慢腳步,逐步細部聽出來並理解

當然,懂得足夠的樂理知識會減少走很多冤枉路,而有很多樂理知識是在你原來的訓練中缺乏的,只是不要總是紙上談兵,那樣真的就是記一堆數字或一堆符號,或是只能仰賴五線譜,這時候又走回回頭路,腦袋跟耳朵沒有被鍛鍊到

所以在學音樂的時候,就是要鍛鍊你的腦袋跟耳朵,第一能夠辨別聲音有什麼不同?通常比較敏銳的就是比較具有音樂天份的,就可以學快一點(這跟自以為自己應該可以學快一點不一樣),第二就是要練「記憶力」

記憶來自反覆,反覆在技藝上的專有名詞就叫做練習,所以你不能用瀏覽式的聽法來學音樂,那樣是學不起來的,「不夠專心的練習」也是一個大敵,常會有成年人學生跟我們說生活太忙時間不夠,以前在學校裡頭的時候青年學生也都會說還要忙很多別的所以聽不夠練不夠

但是我卻也會有在我看來同樣客觀條件的學生,有的很會抓時間有效率練習,有的就是一放掉就放掉了追不上,後者跟減重一樣,很容易出現快速減重又胖回來的「溜溜球效應」

前者就是高效率集中精神練習,也明確知道要練什麼(通常就是老師的重點),那自然就會自然瘦下來,健康減重,這由我來講就很有說服力 :P 其實學音樂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才會說老師像教練,你在網路上東看西看都沒有付諸行動,看到海量資訊就躊躇不前,卡關了也不知道該如何突破,這麼多年來我們就是專心扮演好教練的角色而已,自然知道什麼樣的學生會真的學到東西?

而像「增強記憶力」「鍛鍊耳力」「即興的構築」「節奏的掌握」「技巧的琢磨」「速度的加快」...等等都是有「方法」可循的,也就是「Know-How」,「Know-What」現在很簡單了,隨便網路查就一輩子看不完,但「HOW」才是最重要的,擺脫原來學音樂或聽音樂的一些“好習慣” - 譬如一定要有樂譜或是“雜聽”等,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說啟彬與凱雅知道好多種音樂類型,也能說到做到,嘴巴一說手中就演奏出來了,那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從小接受高度專業的音樂訓練」的歷程,而是你對於每一種你有興趣想學好的音樂風格或是範疇,都會有一段時間要很專心去琢磨鑽研它們的,也因為我們喜歡,所以我們不會覺得苦,練習身體會累,用腦身心會累,但是那都是必經過程而已

我們都不要再去聽那些故意講反話或是講垃圾話的言論,也都要用正面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真正不足之處,很多人不夠好的時候會怕人笑,因為嘲諷人或假裝自己很會的人或半瓶水的人很多,不夠好就要面對現實(英文的講法正好就是Face the music囉!)

回到本文最重要的,就是腦袋與耳朵的鍛鍊,記憶力與辨識力的加強,千萬不要放棄或自嘲自己不行!

我常舉例說我爸爸那個年代的長輩,根本沒有電腦也沒有什麼個人數位助理、電子筆記本或是智慧型手機,他們照樣腦海裡頭記得好多人住在哪裡是做什麼的有什麼關係(所謂的人脈很廣),這也是他們行走江湖之道

再想想你跟年紀大一點的長輩問說哪裡開車該怎麼去?他們的回答都是出去之後第幾個紅綠燈右轉然後看到什麼招牌之後又看到哪裡要靠左等,那就是用熟悉的「標兵」或「錨點」的方式記路,然後多跑幾趟就熟了

如果你靠連上衛星與網路的Google Map提醒,可能還是能記住,但是就會慢很多,而音樂在所謂「Memorize A Tune」上也是這樣的道理,用特色點跟長度、格式來記,前面這句英文翻成「背譜」就真的過時了,是用耳朵記起來而不是用眼睛背起來)

我也常跟學生說,不要忘了那些唱片中的爵士樂大師,沒有一個是什麼高學歷的學霸出身,學歷大概都是美國小學中學程度,這麼講並沒有歧視的意思,而是爵士樂是一種音樂上的技藝與能力,甚至是謀生之道,學會音樂就是師傅帶徒弟然後入行就得都要會,他們記憶一首曲子絕對有更有效率的方法,甚至在當時根本就沒有所謂的Real Book(這要到1970年之後才出現)

所以「音樂的記憶」絕對不是靠強記死記或是在那兒快速解題算數學,即便是算數學,像我兒子女兒在唸書考試就會講究所謂的「刷題型」,也就是同樣類型的題目(曲子)要能掌握,然後用方法去聽到與記得,你原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這樣就會對你的音樂能力增強,有所幫助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