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原力講堂伸觸角》課後心得:
自從去年(2022年)開始報名參加大眾爵士講堂的課程至今,幾乎每次開的課程我都有參與到,這些課程有:從最基礎角度切入爵士樂的歷史,同時也是講堂最悠久、口碑最好的《大眾爵士樂賞析》、一次聚焦在一張專輯,光一首曲子就老師就可以拆解個10多分鐘,不斷延伸再延伸的《1959年10張劃時代爵士樂專輯》,以及《深入黑樂律動與流行音樂大師手法》課程,以單一音樂人為對象,分析其手法以及如何在音樂脈絡上承先啟後,最後發現原來自己崇拜的近代大師其實是受到哪些前輩的影響,以上這些課程主題與切入角度都大不相同,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自然不在話下,正當我覺得後續的課堂已經不會再有新的內容,不打算報名下一期的大眾講堂時,映入眼簾的《爵士講堂伸觸角》課綱立馬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久石讓、迪士尼的動畫配樂到底跟爵士樂有什麼關係呢?前一陣子因一首《Plastic Love》而紅極一時的City Pop也被納入主題,老師該不會在蹭熱度吧?巴西音樂與森巴?印象中就是嘉年華會很熱鬧甚至有點吵,台灣應該沒什麼人在聽吧,以上這些主題完全超乎了我的想像之外,實在太好奇老師們到底會以怎樣的角度來分析這些音樂領域,所以還是報名了這一次的《爵士講堂伸觸角》,在課程結束的現在,還是感嘆於老師們對音樂研究之深、守備範圍如此之大,下面對課程的內容做一些簡要的說明與感想抒發。
1.每次課堂開始的「開場曲」
每次的課堂會以當天內容相關的一首曲目當作開場,無論是流行歌、爵士標準曲或是古典樂,兩位老師都會編排成爵士樂的格式演奏,而好玩的地方在於,不同一般音樂演出習慣在表演結束時全場掌聲,爵士樂是樂見觀眾們在演出的過程中,尤其在樂手即興完一個段落後給予掌聲與喝采,至於如何分辨樂手們什麼時候在即興,什麼時候在演奏既有的主題,相信光是每週「開場曲」段落的洗禮,就能快速地掌握到欣賞爵士樂的精髓,而老師們每次的演出都是「世界首演」,課前也不會預告是什麼曲目,所以每週都是帶著期待的心情從精彩的演出中開始當天的講堂!
2. 第一手的詳細採譜與作品分析
若不是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人,日常生活中應該是不會接觸到樂譜的,甚至會懼怕譜上面密密麻麻的各種符號,我一開始也不是看得很習慣,但在樂譜的輔助之下,開始對曲子有「段落」的概念,而以往只會特別注意到曲子的「旋律」,現在更進一步的知道可以再拆分出「節奏」與「和弦」,即使是平常很喜歡聽音樂的人,也未必可以在不經指點的情況下聽出這麼多的細節,總之,在建立了曲子的「段落」概念後,並以「旋律」「節奏」「和弦」這三個方向去感受音樂,以前聽不懂的音樂變得稍微能了解其邏輯,而本來就喜歡的音樂似乎變得更好聽了!可貴的是課程中使用的譜例都是兩位老師「親耳」採譜下來的,是市面找不到的珍貴非賣品喔,若是有學習樂器的朋友也可以拿著樂譜實際操作一輪,也是別有一番樂趣。
3. 每週主題曲目單
每一次的課堂除了原本主題的基本選曲外,還有為了講解而舉例的額外補充曲目,這些課堂上提到或是播放過的音樂,老師都會在線上音樂平台(Apple Music、Spotify、Youtube等)上整理出一份播放清單,分享給課堂參與者,這些老師們嚴選編曲精彩的高品質音樂,平均一堂課會有接近20首左右的曲量,有時甚至會翻倍!加上課程的主題十分豐富,光是爵士樂就會因為不同年代而有不同流派,還有不同地區文化發展或融合而來的特色音樂,如:「Bossa Nova」「藍調」「World Music世界音樂」等,即便是參加過多次講堂的我,在面對每週的歌單時仍然會有新的發現,而且因為是照著課程主題建立的歌單,除了可以很有系統的聆聽相關曲目外,平常做家事或是工作唸書時,也可以迅速地找到適合的主題當作背景音樂,對於想要擴增音樂收聽廣度以及收藏大量優質曲目的人來說,這些歌單絕對會讓人耳目一新。
以前自學吉他時,常常因為看不懂譜、沒有樂理基礎的關係,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大的挫折,覺得進步得很慢,為了要增進自己的樂理知識,所以在網路上盡可能的找了大量的資料來惡補,但逐漸發現到,同樣的一件事情,可能各個「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因為沒辦法ㄧㄧ讓這些「專家」出來對質,推導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而且可能大家的說法都是錯誤的,就這樣對所有接觸的樂理知識都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學習的狀況是越來越混亂
後來有幸得知大眾爵士講堂並報名參加完一期後,發現完全解決了上述那些問題,以前在網路上找資料都是因為發現了單一問題點,而尋求單一解答,除了可能找到的答案不正確外,對於答案是怎麼來的未必有詳細的解釋,但在講堂裡,除了會有樂理的詳細推導外,老師還會延伸相關的脈絡及應用方法、舉例,讓原本的「問題點」發展成一個「知識面」,現在在課堂上手裡拿的不是吉他而是紙跟筆,但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看著老師們精彩的示範以及不斷拆解一首首的樂曲,也是十分過癮的,因此很適合非學習樂器而是想提升音樂鑑賞力與廣度的朋友,完全不用考慮是否有音樂底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