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中一定得學起來的24首Bb Blues “Heads”(主題旋律)......以及所有即興

文 / 謝啟彬



關於Blues Tunes & Form的基本介紹,可以參考之前整理過的另一份播放清單與文章「爵士樂中一定得學起來的12首F Blues “Heads”(主題旋律)......以及所有即興」,不過根據經驗,如果老師沒有帶著聽,學生或觀眾很容易迷路,因為我也很喜歡歷史與古蹟,我用很類似的例子來讓大家明白

譬如你常常會看到很多歷史老師、文史工作者或地方耆老,帶你走訪老街或是老市鎮、老建築等等,平常如果沒有人帶,你就當作是一般的景觀,不會發現有什麼隱藏的奧妙處,或是看出端倪,但是如果有識途老馬帶著,你就可以看出原來城市規劃為何要這樣做?這棟建築物是對應哪棟建築物?或是連起來之後是什麼形狀,甚至你腳下所踩的地方,也變得不一樣起來

同樣的,我之前常講一般觀眾會覺得藍調是藍調、爵士是爵士,卻不知道原來爵士樂裡頭也用藍調的曲式跟藍調的音階等等來即興,甚至對藍調曲式有很多改造,就跟前面舉的很多歷史古蹟,就是歷朝歷代的祖先敲掉這裡、加上那裡等,但本質上還是那十二小節或是變形、延伸等等,如果不去探討這類的你認為是很困難的「樂理」層面,那其實所有爵士樂聽起來都差不多,都是呼嚕呼囉噠啷噠啷......

先前有講過為何爵士樂手,尤其是管樂器樂手特別喜歡對應鋼琴為F調的藍調?因為對Bb調樂器(Tenor Sax、Soprano Sax、Clarinet、Trumpet等)來說,那就是他們的G調,而對Eb調樂器(Alto Sax、Baritone Sax等)來說,那是他們的D調,都是比較好上手的調

既然如此,遑論今天介紹的Bb調Blues呢?因為這對Bb調樂器來說就是C調、對Eb調樂器來說就是G調,所以你將會發現這次的曲目有不少是由次中音薩克斯風手(Tenor Saxophonists)跟小號手(Trumpeters)所創作的

當然,各種即興方法就是老師要教學生、學生得學習的,但是那個「12」的循環真的得牢牢記得,而我將常用的同調Blues整理起來,會比較方便學習,這會比直接要學生練十二個調更為實際,因為這樣規定學生是不會去做的,感覺很多很難就會一直擱在那兒


1. Tenor Madness
2. Sonnymoon For Two
3. Solid
4. Blue Monk
5. Freddie Freeloader
6. Blues On The Corner
7. West Coast Blues
8. Locomotion
9. Blues To Bechet
10. Blues To You
11. Another Hair Do
12. Parker's Mood
13. Bloomdido
14. Passport
15. Buzzy
16. Mohawk
17. Blues (Fast)
18. Mercy, Mercy, Mercy
19. The Chicken
20. Soul Intro/The Chicken
21. Trane's Blues
22. Trane's Slo Blues
23. Chamber Mates
24. Blues By Five


小小補充一下:John Coltrane的《Locomotion》是12小節Bb Blues與32小節Bb Rhythm Changes曲式的混合體,等於AABA的三個A都是Blues,B段則是屬七和絃的五度循環,所以是12+12+8+12=44小節的變形曲式;而Wes Montgomery的《West Coast Blues》是搖擺三拍的所謂Hard Bop風格的藍調曲式

另外Joe Zawinul的《Mercy, Mercy, Mercy》也是藍調曲式加上福音詩歌(Gospel)曲式的混合體變形,由薩克斯風手Alfred James "Pee Wee" Ellis所做的《The Chicken》也是Bb藍調曲式變形,因為Pee Wee Ellis原本是James Brown的團員,所以我放上了James Brown的版本

但因為此曲也被電貝斯手Jaco Pastorius演得很有名,所以也加上了這個知名版本,值得觀察的點就在於樂手的人物與世代不同,所以即興的方法各有千秋,我們就可以學到人家到底是怎樣在藍調曲式上即興的?

就我的教學經驗出發,吉他手通常一開始會不太習慣「爵士的藍調」,因為學生們比較習慣「藍調的藍調」,在搖滾樂中都是以藍調的藍調為主(請參考我的「和聲篇」一書),但這也並不表示你就從此朝爵士吉他手的道路邁進

而是因為節奏藍調(R&B)與靈魂樂(Soul)也成為美國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與主流之一,你如果要朝比較全能的方向走或是自己創作,那不可能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小五聲音階變化成小藍調音階然後開破音擠絃小搖大搖搖搖搖而已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