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對不太常接觸古典音樂或是古典音樂圈中不太聽鋼琴以外樂曲的鋼琴畢業生而言,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哪首流行歌常用的和絃進行,其實那就是IV-V7-IIIm7-VIm7-IIm7-V7-I(我比較不喜歡說4-5-3-6-2-5-1,因為那是只針對貝斯的移動,但是上面的和絃屬性經常會不同),而這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第三樂章一開頭,後面還會出現多次不同配器的段落,這部分的探討在「啟彬老師行動教室 - 36堂課即興解密:和聲篇」一書第11章有介紹
這段教學影片「從貝多芬到椎名林檎,從龍貓到不能說的秘密,這些和絃進行在Bossa Nova中都發生過」也有各種變形,但是重要的是你必須要移調甚至改變和聲節奏,才能聽出其他類似的和絃進行段落
如果以古典與爵士兩種不同的訓練來出發,古典音樂人會比較容易發現旋律,爵士音樂人會比較容易發現和聲,譬如K-POP男子團體ONF的《Bye My Monster》一曲中,中段有用到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的主旋律絃樂合奏片段(據說不是取樣,是重新請絃樂團錄一段),而爵士樂手大概從主歌開始到副歌,會很快聽出來是個很常用或是”不難的”和絃進行,在很多Jazz Standards中都有(包含拉二三的和絃進行也是)
我們為何一直努力地在傳達這些訊息?因為許多鋼琴老師或基礎音教老師在這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的確不足,一方面是從學生時代就都只聽只練鋼琴曲,二方面是投入教職之後又花很多時間在幫助學生熟悉樂器的曲目上,你或妳,真的有必要拋開古典本位或甚至優越感,趕緊開始補充這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小孩或學生隨便一上網,前述的資訊他們都知道得比老師多很多,但老師可以做的是示範與引導,也慢慢教學相長,而不是只有「那要去哪裡買譜?」的習慣性思維
如果你還沒有時間跟凱雅老師或啟彬老師上課,那建議可以先參加這波的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現場上課也好、當作影片或有聲書來研修也行,前述所有的內容,就是我們舉辦爵士原力講堂最大的目的與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