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這梯次的「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想不到竟然解開了我從17歲到今年45歲的諸多疑惑!老師的貼文彷彿是我遇見的「浮木」,讓在汪洋中載浮載沈的我,可以找到力量和方向!


來自本梯次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學員阿土的誠摯分享,其中也包含了他學習音樂的心路歷程,所以別再只有按讚,跨出你的第一步極其重要:

「上了這梯次的「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想不到竟然解開了我從17歲到今年45歲的諸多疑惑!

(本文沒有理性反思,只有長長的血淚與歡笑交織而成故事)

高中參加音樂社團,聽到同學介紹日本遊戲「藤崎詩織」的配樂,不玩遊戲的我當時只聽古典,心想「這種戀愛遊戲配樂,有什麼好聽的?!」結果CD一播下去,完全無法相信,這是日本遊戲配樂的水準?!

大一的時候聽到同學介紹「恰克與飛鳥」,心想「這個團名也太奇怪了吧!」,聽到他們的《Say Yes》時簡直無法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這些和弦好奇妙又好聽,到底是怎麼樣的東西?

除了古典之外,我也開始接觸日劇、美/日電影原聲帶,也聽了許多當年的跨界(馬修連恩、久石讓…),當時心裡很多疑惑:為什麼這些音樂,和台灣的流行音樂,聽起來的感覺這麼不一樣?這個聽起來像是「亂吹」的長笛為什麼如此有感情?為什麼節奏這麼明快又強烈的吉他,比Jay Chou更扣人心弦?

其實我學了蠻多年的木/電吉他,大多是cover音樂教室裡面的流行歌譜,身為上班族已經儘可能撥出時間練習,但總覺得愈學愈挫敗(可能也沒什麼天份)。尤其是學到一些當時吉他老師講之為「Blues」的音樂時,更覺得:雖然手可以彈出聲音,但卻找不到感覺,愈學愈沮喪~

印象很深刻的是:某一次聽到《Johnny B. Goode》覺得非常新奇,想跟吉他老師學;老師彈得一手好吉他,但他大概就是教我這首歌的幾個lick而已,我想再多學一點,便上網下載TAB譜(現在知道這是死棋),看了一堆教學影片,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老師好像也不知如何教我,他就是一再重覆他的lick,要我用「看」的模仿他的手型。

和幾個音樂同好組了個樂團,上台演出過幾首坊間常見的流行歌(大概就是高中熱音社裡面會出現的東西),老師們對我們這群中年人組的樂團,大概也沒有抱太多的期待。最後主唱生小孩又唸博士班,沒空練團,團散了,各自忙自己的生活。

三年前不小心再度聽到Mr. Children的《くるみ》,唸大學20多歲首次聽到時沒啥感覺,現在竟然讓我這中年人熱淚盈眶!雖然我沒有MV中的主角那麼老,但那種被音樂觸動的感覺非常相似!既然和同好們組的樂團已永久歇業,剛好向原本的吉他老師辭別,再找另一個吉他老師,重新拿起吉他學琴。

新老師告訴我:「你不一定會彈一輩子的吉他,但你可以聽一輩子的音樂!」,同時也教我一些和弦再加入「#9, b9, 11, 13」,還教了我《All of Me》。當時我的耳朵完全獲得了新的刺激:這是什麼音樂?老師說這是「爵士樂」,我心想:「『爵士樂』不是那些古典的人說『聽不懂』的東西嗎?為什麼我的耳朵覺得這麼好聽?!」

吉他老師再介紹我去看日本動漫「藍色巨星」(BLUE GIANT),他交待我這部電影「要用聽的,不要只有看」!我保證這是我在電影院中流淚最多的一次!(我看鐵達尼號4次,也沒哭這麼慘!)旁邊坐的是我的太太,她在學爵士鼓的路上受盡委曲甚至羞辱,影片中莫名的感動一直衝擊著我們,兩人在影廳中一起默默流淚。

某天FB推播了一則貼文給我:「所謂的和絃音就是1-3-5-7的與根音相對音程,到了9、11、13就是延伸音」,這是啟彬與凱雅老師在2023年9月10日的貼文。看到「9、11、13」我眼睛亮了起來,立即加入追蹤!沒多久看到兩位老師推出的「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我馬上報名加入!

幸好我是影片跟課「爵士原力講堂大流量」,因為老師在介紹到J-pop時,解開了我幾十年來對於日本動漫、遊戲、音樂的不解(當然不可能完全懂啦~);原來當年我覺得「亂唱又感人的長笛」其實是即興;那節奏明快扣人心弦的吉他是西班牙音樂,我又再度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但其實我沒那麼愛哭啦!若非被兩位老師深深觸動,我也不會流下男兒淚!

而兩位老師也拯救了我和我姪女的關係;我姪女超愛韓國女團,但我之前對K-pop其實有點偏見:「女團只是被唱片公司拿來操弄身體意象的工具而已!」上了講堂之後,才明白:韓國音樂可以從30多年前的張鎬哲(再度透露年齡),如今躍升至國際舞台,真的在音樂上花費了相當大的工夫!我開始向我姪女分享:女團除了用「看」的之外,還可以好好地「聽」她們的音樂;於是她開始發現K-pop的編曲和「抖音串燒」,真的聽起來就是不一樣!姪女發現我是全家族當中,唯一會和她討論「女團」的人,於是也開始與我分享她的日常生活。

我又再偷偷置入一些講堂中的概念給姪女:很多K-pop的音樂,在和弦、旋律、節奏上,都會向爵士樂「致敬」,順道再告訴她:女團成員在商業模式下,她們往往要遭到很多的性別不平等對待,就像啟彬與凱雅老師說的:雖然日韓的流行文化非常先進,但他們的性別意識反而相當保守。姪女說,日後她除了支持女團之外,也要關注他們的處境。(果然沒多久New Jeans就爆出了被公司不當對待的消息)

非常感謝啟彬與凱雅兩位老師,透過講堂我不僅更聽得懂音樂,瞭解了這些音樂類型發展的脈絡,甚至更瞭解了當時「黑奴」的處境;當年從痛苦深淵、從庶民生活、從貶抑歧視中所吶喊與搖擺出來的音樂,竟然影響了全世界!我也超級喜歡老師用「台語」介紹爵士樂,台語中也有很多俗世、庶民、苦悶的質地,用來介紹黑樂豈不更「苦味」相投!?

非常期待下次講堂,也謝謝兩位老師用心發文!發文資訊量大,內容又豐富,我難以一時之間給予相對有品質的回應。但也許就像當年一樣:老師的貼文彷彿是我遇見的「浮木」,讓在汪洋中載浮載沈的我,可以找到力量和方向!相信必會讓更多人發現:原來華人世界竟然有如此寶庫!

我也把講堂和老師的課程,推薦給其他同樣在學樂器的同好/學生家長,讓我們在學音樂的路上有新的可能,不在只是追求音樂教室的檢定、成果發表、短影音限動、露個幾手滿足家族長輩的期待,而是真的對於音樂有一個認識的架構,進而能夠去吸收以及欣賞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

再次感謝兩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