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unk到Disco到“Slow Disco”

文/謝啟彬

之前介紹過Quincy Jones的「The Dude」這張經典專輯,裡頭有一首《Ai No Corida》,很值得拿出來談一談!

這首的貝斯手是Louis Johnson,鼓手是John Robinson,他們都是製作人天王Quincy Jones的樂手班底,很多Michael Jackson的曲子都是他們錄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的副歌,貝斯的線條開始出現了八分音符八度的句型,而鼓出現了每個後半拍都出現Open Hi-Hat的句型



這其實都還是Funk風格中的一種表現形態而已,但是後來愈來愈多曲子都這樣演奏,甚至被定型化

等到這種音樂,搭配了舞步,以及在舞廳裡頭風行起來、甚至形成風潮,拍成電影時,大家就叫它「DISCO」(迪斯可)了!因為當時的舞廳不一定都是有Live Band的,而是由DJ放唱片,DJ的意思就是「Disc Jockey」(以前還有人翻譯成“唱片騎士”,呵呵),而舞廳就是「Discotheque」啦!

但是很有趣的是,很多被視為Disco名曲的音樂,其實在Bassline上,還是非常Groove且切分跳躍的,當然,在樂手技術的需求上,也相對來得高些

可以參考之前的兩篇文章:

From Good Times to Good Times—最經典的Groovy Bass Line介紹

跳動的低音超好聽—Groovy Bass Lines

這兩首常被收入DISCO精選大全集啊!



啊~好好聽的Bassline呀!!

再回頭來聽聽另一位天后Gloria Gaynor的名曲《I Will Survive》,好,現在鼓的聲音變成最前頭講的那樣了,但是貝斯沒有呢!


但是這首《YMCA》的副歌就有啦!「貝斯的線條開始出現了八分音符八度的句型,而鼓出現了每個後半拍都出現Open Hi-Hat的句型」

Village People - 《YMCA》

其實這個團大概每一首歌都一樣吧?可以接歌了,自然也很適合在Discotheque或Party中運用

《Macho Man》 / 《In The Navy》

當然,Bee Gees唱的《Stayin' Alive》,也被普遍認知是Disco名曲了,因為這首曲子跟Bee Gees的其他曲子,都被用在當時最流行的電影「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中,但是還是要記得!不是每首都是一模一樣的貝斯與鼓的聲音呢!也還是要記得,Disco原來還是Funk的一種分支,甚至是延伸





而DISCO真的算定型,“功勞”大概是瑞典的金團ABBA莫屬了,呵呵!幾乎每一首都一樣聲音,而當時這樣的曲子也都傳進台灣來了!







知道後面這首是誰翻唱的,那你跟我的年紀就差不多了,哈!這位晚年一直是新聞人物的男藝人,也翻唱過這首哦:



所以,也有一些書籍作者或音樂學者,會說DISCO的誕生與流行,就是FUNK音樂的死亡了!


別擔心,音樂都不會死,只要有人演奏、有人喜歡,它們都可以活得很好的!重點是不要誤解它們,甚至知道來龍去脈就行了!

再來聽聽兩首DISCO名曲吧!





這實在很難不想到「史瑞克」這部電影!


其實嚴格說起來,真正的大變動,應該是來自80年代之後,電子樂器的加入,以及序列編曲程式(Sequencer),甚至後來電腦的加入。在鼓聲與其他音色都被電腦取代的狀況之下,「HOUSE」這種舞曲的曲風也就跑出來了!這個部份留待以後再介紹,現階段要先記得的是:不管是DISCO,或是HOUSE,或甚至是Michael Jackson的許多Groove名曲,這些舞曲中,FUNK的根一直還是在的!

也有將這樣的節奏跟搖滾樂與電子合成樂器結合的呀:



我發誓我不是在寫「史瑞克」的電影音樂解說啊!只是那一系列電影中,七〇八〇年代的音樂“哏”用太多了啊!XD

而他們對於當時國語流行歌曲的影響,又是另外一個主題了!先舉一首就好,注意那個貝斯哦!



而當然你也就知道,伍佰的“復古”,是在復哪個古了!



最後,一如啟彬慣常的風格,我又要來“連連看”了!

跟“Jazz”、“吉魯巴”、“Slow Rock”一樣,在本地傳統的流行音樂界,很多名詞的形成與傳授,都來自“師父帶徒仔”的方式,師父說是什麼,徒弟就都說是什麼;師父用什麼,徒弟就都用什麼,甚至徒弟的徒弟也就跟著這樣循環下去。而細究起來,真的很多時候就在於最前頭的人,訂了個名稱,但這名稱可能是有點“孤證”的,大家卻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不相信?你聽聽後面三首曲子,看看樂師之間會馬上說這是什麼風格囉?









因為「貝斯的線條開始出現了八分音符八度的句型,而鼓出現了每個後半拍都出現Open Hi-Hat的句型」,但是又比較慢,所以,就叫它“Slow Disco”吧!老樂師們說

我以前大學時代去雅絃錄音室打工拉小提琴,也跟一些老樂師去廟口做晚會場,樂譜上面標著的風格,都是寫Slow Disco呢!

其實台語歌的一大風格影響來源—日本演歌中,也不乏許多類似的作品,只是他們會不會說這是“Slow Disco”呢?值得我繼續到日本去問問!^^ 我們先來聽聽冰川清志(Kiyoshi Hikawa)的曲子吧!日本樂手會說這有點拉丁風,節奏與配器上有點古巴的Cha-Cha-Cha或Mambo那樣,不過音階與唱腔是日本的:



其實兜了一大圈,沒有要討論誰對誰錯孰高孰低的問題,只是想強調一個歷史小環節的差異,就造成後面的認知差異了,而長期以來在現代音樂、流行音樂的人才培育,真的就是缺乏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與系統,所以大家都很快出道、很快變老師,然後就......了啊!

其實這部份的音樂教育,還是可以做到很全面或是至少完整一些的,常聽啟彬與凱雅在授課講座的朋友,或許也可以瞭解到,在現場的驚歎與歡樂背後,我們其實是一直很認真去探索音樂真正的本質,也希望告訴更多人的呀!



延伸閱讀:

放克也可以很優雅 - 會Swing的當代黑人音樂節奏藍調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