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張發燒片,帶你進爵士樂園 [雜誌訪問]

謝啟彬老師幾年前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的專輯推薦文章

註:因內文為記者即時採訪而成,有些年代與專輯名稱上的誤差,已於整理成網頁版時修正

2005-4-24 文字 / 王凱立

下班後,有點慵懶、有點任性,不想研究只想擁有一個隨想的音樂天堂,這時候,爵士樂是個好選擇。

如何「品味」爵士?具有「爵士暨流行小提琴演奏碩士」學位的謝啟彬用故事來形容爵士樂:每首爵士樂都在說一個故事。說故事的方式,是用主旋律加上即興的演奏敘述;尤其是即興的部分,是聽眾事先無法預期的,就像聽故事,你不知說書人中間會加上什麼高潮起伏,也因而產生一種未知的樂趣。

謝啟彬以知名的爵士小號手Miles Davis的「七步上天堂」(Seven Steps to Heaven)為例,即興演奏號的部分,樂團成員想像「七步上天堂」是什麼樣的感覺,根據這樣的感覺各自發揮,「大家輪流玩,構築高潮。」這種合奏創造出來的默契和味道,輕鬆即興的帶著你聽覺的靈魂往上昇華。

爵士樂非常個性化,同一位爵士樂手、同一首爵士樂,因為演奏時間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感覺。謝啟彬形容,就像打籃球,有一定的規則,但每個球員有各自的特色,每次出場,都會打出不同的球局。爵士樂更是以樂手為中心,「樂手怎麼說,就怎麼算!」

爵士樂從1970年代開始至今(按:應為1870年代),已有各種不同面貌,從最早期很輕鬆愉悅的爵士,到展現個人風格的即興演出,在旋律上,怪異不協調感、有優美感、宗教味……等不同旋律百家爭鳴。也因為爵士樂太自由了,很難具體定義到底什麼是爵士?大概只能用樂器定位:只要有薩克斯風、爵士鼓、小號、鋼琴、貝斯鼓……這些樂器演奏的曲子,就稱為爵士樂。不過最重要的是,「要用開放的胸襟欣賞爵士!」謝啟彬用一句話道出爵士樂愛好者登上爵士天堂的捷徑。

謝啟彬推薦的九張爵士CD:


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 (在街上向陽處)∕歌手Ella Fitzgerald & Count Basie樂團:讓人想到美國老式夜總會,很愉悅輕鬆、歌舞昇平。


Seven Steps to Heaven(七步上天堂)∕小號手Miles Davis:即興占了4/5,很都會風,節奏感很強,像在開快車,有速度感,旁邊的樂手會適時「助攻」,不斷製造高潮,聽起來很過癮。


Thelonious Sphere Monk's Blues∕鋼琴手Thelonious Monk:此人是爵士樂裡的怪ㄎㄚ,喜歡製造反差效果,旋律乍聽之下很不協調,但進而會覺得可愛俏皮,感覺他在「敲」,而不是在「彈」鋼琴,不像在「唱」而是在「念」歌。


How My Heart Sings∕鋼琴手Bill Evans:這是白人爵士樂手,旋律很優美、多愁善感,很有品味。冬天晚上放著暖氣,喝點酒,想睡、很舒服時,聽這種音樂特別適合。


The Wes Montgomery Trio∕吉他手Wes Montgomery :此人彈吉他喜用大拇指而不用彈片,因此,彈出來的聲音渾厚,很詩意,有低吟的感覺。午夜時分更適合聽。


A Love Supreme (至高無上的愛)∕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帶有宗教宣示性的爵士樂,有很大的漸強,讓人有「問天」的感覺。


Maiden Voyage (處女航)∕鍵盤手Herie Hancock:故事情節很清楚的爵士樂,從清晨有霧、船要開航,到颱風眼、滄海一粟、適者生存、海豚之舞,像「鐵達尼號」故事。


My Song∕鋼琴手Keith Jarrett & 薩克斯風手Jan Garbarek:這是民謠、歐洲風味的爵士樂,沒有黑人藍調的感覺,反而是「白白的」(指白人),像爵士樂的凱文科恩(新世紀鋼琴家),旋律很好聽,深情款款。


Überjam∕The John Scofield Band:在爵士樂裡加入電子音樂,funk加Jazz,聽起來較年輕、瘋狂,有諷刺、酸酸的感覺。

------

「2023.12.9補註:

二十年前畢業剛回國時,我們其中一個台北租屋處,是在士林與天母交界的捷運芝山站附近,當時樓上鄰居一位中年先生,看起來應該是位中高階主管,經常會因為要倒垃圾而一起搭電梯上下樓,一開始都是應付式的點點頭打招呼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滿臉笑容對我說:「你就是那位謝啟彬老師嗎?」我心想奇怪怎麼變那麼熱絡?原來是因為我進入了他們“同溫層”會觀看的媒體之中了 - 以職場邏輯來說,「商業周刊」應該都是訪問“產業”或“領域”中的專家才是(我還有今周刊跟不少時尚雜誌的受訪文,太多了一時也無法全記起來),而紙本還有記者採訪我時拍的照片,哈哈哈,就因為這樣被鄰居認出來

內容其實是記者到家裡來採訪我,我隨手就轉身從架上抽幾張CD出來講,然後因為受眾非音樂人,我就講得很淺顯明白,這也是一種「教學」,要我們都不用樂理不看樂譜講音樂,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做了二三十年了,玩音樂跟賞音樂本來就不應是天秤對立的兩端,只是我有時候都會聽到一些非音樂人的音樂文字工作者,會形容我們這種叫「樂手觀點」,或是總認為我們要用樂譜數字來分析之類的,那真的是不了解我們啊!

2005年的訪談文章供大家參考,現在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很發達了,這些專輯都是免費而且整張可以收藏,如果你加入這個社群是想要入門爵士樂,或是想知道有什麼好音樂可以聽?那這篇「商周專訪」就很適合,我們官網上用「專輯推薦」關鍵字點選也一大堆」






延伸閱讀:更多專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