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下港」跟「頂港」跟戰南北一點關係都沒有,「正港」也不是只有台灣人才這樣講

文 / 謝啟彬


我自己是台灣南部人,典型嘉南平原來的嘉義朴子人,爸媽都是,所以用字遣詞就會有我這個年紀跟我生長背景的習慣,因為我是老師,經常要面對學生面對觀眾,上課時都需要旁徵博引讓大家理解,尤其講的是台灣比較不熟悉的黑人音樂與拉丁音樂文化等,所以我用一個字之前都會先說明一下,以免不同意識形態或是玻璃心的人誤會,或甚至在網路世界被歪樓

清朝的時候沒有飛機,所以也沒有機場,要來台灣的人與貨物,來往移動都靠港口(日文稱機場為空港,從荷蘭文Luchthaven直譯),根據我讀的書跟查到的資料,其實「正港」的原意就是現代人講「原裝進口」的意思,當然現在更廣泛的用法就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形容詞

因為不同時代的政府,都會管制通商口岸(中學歷史有讀過不要忘記,清朝很多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都是跟外國打輸了之後被要求要開放哪裡哪裡...因為外國要做生意賺錢啊!),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絲路的起點,所以通商貿易十分興盛,甚至有外國商人進駐,或是泉州人跑到海外駐點(跨國企業各地分公司的概念)


所以泉州那邊如果有正式許可進出口的,就是「正港ㄝ」,當時是跟全世界通商, 甚至後來廈門也是,而因為清朝剛開始為了與反清復明的明鄭勢力對抗(對,就是鄭成功加上爸爸兒子等,直接以鄭成功為代表),嚴格控管福建沿海,不管走私貨物或是人偷渡,都會被嚴格取締或處罰,甚至有規定沿海居民必須往內陸退的禁令,防止偷渡或走私,或幫助別人偷渡或走私

所以「正港」不是只有指台灣的港口,對岸的港口及居民也會這樣說,泉州、廈門一樣都講閩南話,台灣的早期移民很多也自泉州來的,這種講舶來品或進口貨的說法,就被傳承下來了!

我自己知道台灣的「正港」一開始是台南的鹿耳門,這當然是在1683年鄭氏政權跟清廷投降之後,而另一個「正港」也跟泉州有很密切的關係,那就是台灣中部,現在屬於彰化縣的鹿港,地理位置上最靠近,航行距離較短,二方面自然是人不親土親,要叫貨直接回故鄉或跟同鄉做生意囉!清朝政府在1784年也將鹿港設為官方許可的口岸,也就晉升為「正港」囉!

當然隨著各種時空的轉變加上歷史的演進,整個台灣的「正港」就愈來愈多,包含新北市的八里(坌)跟宜蘭的烏石港都有,大家可以自己再去探究,我是音樂家、教音樂的為主,這些都是常識的範疇,而我覺得講「正港」的意思也有點改變,譬如講正港台灣人好像是正牌台灣人的意思,但是「正港」原來是原裝進口的意思,跟走私貨對應


再來就是容易引起誤會的「頂港人」與「下港人」 稱呼,我們一般人習慣的現代地圖就是北上南下(這裡就不討論古代地圖與現代地圖方位上的差異,以免整個太複雜而離題了) - 寫到這裡,我想到台鐵與高鐵的北上與南下月台,記得有一次我連寫說我南下到中南部教課,都有人很曖昧地質疑說南下好像南巡、是重北輕南嗎、南部是鄉下嗎?...之類的,我就想說你們這些人腦袋壞了嗎?連口語都可以亂聯想一通

好,所以頂港就是指台灣北部的港口,下港就是指台灣南部的港口,假設我們以流域面積第二大的濁水溪分界(第一大是高屏溪),那麼北邊兩個大港就是淡水與基隆,南部兩個大港就是安平與高雄(四個大港都可以開唱OK?)

所以古時候除了陸路用走的用被抬轎的用騎馬騎牛(騎牛太慢了吧?)南來北往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有船的港口了,頂港來的就是指你是北部來的哦?下港來的就是指你是南部來的哦?那中部來的呢?我不知道

而因為北部尤其在都市裡頭講國語比較多,遇到南部來的或帶有南部口音或國語有南部腔的,自然會問一句:「哩馬ㄝ槓來ㄝ哦?」(你也是下港來的哦?)

就這樣而已,本來就沒有任何歧視的意味,就算是我擅長的美國音樂文化好了,北方人會暱稱南方州的人是「Dixie」(迪克西),南方州的人會暱稱北方州的人是「Yankee」(洋基),所以南北戰爭時,南方的“國歌”就是《Dixie》,現在的軍樂隊都還會視為必練進行曲的其中一首,Dixieland Jazz就是講述早期爵士樂的風格、編制與風格時會用到


不過你也知道的,美國是個最愛講求「政治正確」的國家,有些字以前可以用,隨著時代演進就漸漸不能用了,因為怕會被冠上歧視之嫌,所以Dixieland Jazz後來比較多人會說是New Orleans Jazz,或是Early Jazz,不管怎樣稱呼,我覺得都很難精準,因為一個是用起源地名當代表,一個是用相對的時間

但南方的爵士樂自然不是只發生在紐奧良一個城市中,早期爵士樂又要算多早?或是時間刻度多大?每兩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你要更機車一點,如果迪西蘭爵士要被正名,那紐約洋基棒球隊應該也要改名為紐約北方人棒球隊嗎?所以說,吵不完的,而且名字是動態且會演進的

話說到這,我還曾經在大學教課的時候,為來台陸生解釋台灣年輕人愛講「你很機車耶」是什麼意思?因為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字源“,字源就是台語的髒話,或是罵人的”三字經“加長變成五字經或六字經的最後兩字 😛

回到台灣的「頂港」與「下港」,除了這兩個字沒有歧視或展露優越感的意思外,其實我們也揭露了頂港不是只有一個港叫頂港,下港不是只有一個港叫下港的事實,每個主要港口都還會有內港或鄰近港口,後來慢慢地也開放更多口岸(口岸就是港口的古代講法)

頂可能有頂尖的聯想,下可能會有低下的聯想,但不要那麼敏感啦!難道你說人家住的房子坐南朝北也是在歧視哦?呵呵,我也想到在音樂中,中文化西方音樂的樂理之後也常出現這樣的誤會


譬如我之前講過的主和絃(Tonic)與屬和絃(Dominant),其實Dominant的原意有Dominate的涵義(想想「玩命關頭」的唐老大本西班牙文本名跟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原文),但是中文裡頭會感覺主比較大,屬比較小(“主管”與“部屬“);簡單講就是在調性系統中,沒有屬和絃,就無法凸顯主和絃,這部分本文就不解釋了,不然又會無限延伸開來或是被歪樓...

下屬和絃不是只能聽主管(主和絃)的,不要混在一起!(只有音樂人才會懂的冷笑話)

另外一個是真實故事,也是因為字面上的誤解,我有個學生是高雄人,原來學的是古典樂也出國留學過,以前有一次我上課講到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的功用,他恍然大悟說原來是這樣!我問了原因,他說因為這種和絃的翻譯他學過的是次級屬和絃,當時他以為次級表示就是比較差的(以品管上來說次級品是比較差的沒錯)

所以他當時就不繼續往下學了!!因為想說既然是次級(品)屬和絃,那學它幹嘛?很好笑也很荒謬吧?但是人在不理解的時候就是很容易被誤導

如果你想更知道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中文世界還會遇到三個不同的翻譯,意思都對但是翻譯的出發點不一樣,第一種就是直譯為次級或次要屬和絃,為什麼?因為有主要屬和絃(Primary Dominant)啊!第二種就是比較功能上的形容,叫「裝飾屬和絃」,我以前學到的是這樣翻譯,第三種叫「副屬和絃」,就是有隊長也有副隊長,有班長也有副班長,有總統也有副總統的概念,但是很多人被電腦選字誤導,打成「附屬和絃」

萬一再從中文或表面意思試圖去理解,自然會導向不對的方向上去,同樣的,所謂「正港」、「頂港」、「下港」,這些名詞都有歷史緣由,不能只從你自己當下的角度,甚至是感受,甚至是誤解或迷思出發,要繼續講下去,像國樂講的「調」跟西樂講的「調」意思不一樣,有些必須釐清楚才不會雞同鴨講下去,這就不是天橋下講古、聽歐吉桑開講就能馬上理解的事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