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時的猶豫該如何克服?

文/謝啟彬


「即興真難!問題不在於不知道理論或可以彈什麼音,而是別人的歌就算再難,只要花時間就練得起來。而我即興時總會有好多念頭,猶豫該怎麼彈?當然如果只是要彈得safe很容易,請問一下你們是怎麼克服這種猶豫的?

是怎麼覺得 " 對! 就是這個音 " 的?請不要回答我理論技巧方面的,那些我都知道,我想要的是音樂心理方面的答案。

到底一個偉大的JAZZ樂手,即興時,都在想什麼呢?調式、代用、琶音…對他們來說應該都已經是反射動作了,就像有人笑稱光是在Boston的Berklee附近就有五百個Steve Vai(應該認識吧?雖然他在JAZZ樂手的眼中可能一文不值)

意味著教大家別作明星夢,有一大堆人都彈得很好,可是我不以為然,我覺得只能說有五百雙和Steve Vai相同的手,卻沒有第二顆Steve Vai的心,所以囉!能否就你們的經驗指點傳承一下?」


一、習慣成自然:

假設曲子的進行是一個跑道,跑道跑久了自然曉得哪裡要轉彎、哪裡有坡度?而你大概可以在哪裡加速、哪裡“翹孤輪”?等等…路熟了至少胸有成足,有時候玩玩一些“Outside”也知道如何回到正軌上。那麼在日積月累之後,你會跑的跑道是不是愈來愈多了呢?而就算是新的跑道,你也能看出它的玄機,熟稔效率自然也大幅提升。

又例:你對家裡的樓梯一定是熟得不得了吧?有時候兩步一併、有時用跳的,這就是Improvisation。

二、多觀摩別人:

尤其對吉他手來講,反而需要去聆聽觀察非吉他手的演奏與想法,因為吉他手太多了!跟薩克斯風手一樣,你們會很容易落入觀察許多無謂的小細節中(例如音色屌不屌啊?效果器用哪顆啊?有沒有改琴啊?彈奏速度幾百啊?…等等),反而忽略了整體的流暢。而聆聽學習非吉他手的演奏,反而會讓你更專心,試試看?

先別管「這樣有沒有創意?」「這樣夠眩嗎?」這類問題,而要想「這樣流暢嗎?」「我彈來自在嗎?」縱然聽來像誰誰誰,但總是一個學會講好話的過程。

三、別被教材綁住:

尤其在你就讀的這類學校中,講義教材特別多、名家撇步一堆,反而讓你無法專注在一種事情上,到頭來別人還是很眩,你還是會猶豫。理論是要把它搞懂後運用的,不是拿來自縛手腳的,所以要勇敢地有自己的想法,堅持一陣子,再虛心求教。

其實,我們認為這個音“對不對”時,其實已經不是在想它是Am7的五音云云,而是耳朵與手都感覺順暢,耳朵要習慣許多聲音,甚至是你陌生的。這就是你講的反射動作,也是我們不斷於網棧上強調的「訓練過的本能」(Trained instinct),爵士樂就是這樣的訓練過程,讓我們變得對音符、和聲、旋律、節奏、創意等十足敏感,所以我常說:接受爵士訓練對於即使將來不成為爵士樂手的人,都是有好處的!

四、模仿只是一個過程:

對吉他手來講,作場幾乎是必經之路,演奏cover band曲目是能賺錢沒錯,但是就是超脫不了,你從中練得的應是膽識與經驗,而不是只有追求某某第二云云,因為每個人的即興思路絕對會不一樣;換句話說,你可以模仿名演說家的口氣與思惟,但從中找出脈絡來發展方為珍貴。許多好樂手都有這個歷程(包括我們),但是總有一天你得跳出來,找出你自己的聲音,所以,把自己的偶像層次訂高些吧!

加油囉!大家都有同樣的痛苦過,重點是漫長的鍛鍊之後,你的「即興體能」一定會逐漸強健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