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敬業老師的好文看大人學音樂常遇見的矛盾 - 欣賞跟操作之間的落差

文 / 謝啟彬



大學學長的文章寫得太好了,一針見血而且道破很多人的盲點

仔細想想你的四周,是否不少這樣的人?這也是我多年來,會很清楚將「學習音樂欣賞」跟「學習音樂操作」分際開來的主要原因

我曾遇過很多學生想學習,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卻付出不夠,也有的學生,把喜好、收藏跟成就感三件事混為一談,譬如買了偶像用的吉他、效果器、樂器器材等,就表示離偶像距離近一點,或是看電影動漫網路有相關音樂的資訊,認為有收集那些景點或是劇情道具,就是更接近了他想像中的音樂世界

但其實沒有,這不需要老師或別人去打臉,很多時候只是不願戳破“狂熱的假象“而已

或正面一點來看,如果你是大人,那麼在藝術學習的道路上,是否也會落入這樣的盲點中呢?時間、精神、體力都是可以調配的,但心態與“面子”很不容易,就因為是成人了,這時候就需要隨時自我反省,避免重蹈覆轍,效率不彰,最後夢想仍是夢一場

我們在當代音樂的領域,教的幾乎都是成年人學生,所以讀學長的教學筆記,特別有感觸~

有經驗的藝術教師,不管在什麼領域,都會有相通的道理可以分享



---
(文摘)

「先來談談眼高手低這件事:很多大人之所以決定去學琴,通常是因為愛極了這個樂器,在經過多年的聆賞之後終於忍俊不住;決心自己去學琴。這樣的人通常鑑賞力極高,他甚至可以說得出當今世上頂尖的大師們之優劣處,而當他開始學琴之初,發出的嘔啞嘈雜噪音實在與他心中所想的相去甚遠,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情況似乎仍不見好轉,在極度錯敗與失望後,最後是決定放棄了,還是回家繼續聽唱片,做個聆賞者就好。

擁有好的欣賞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進歩,但過多的鑑賞能力會對自己要求過苛,使挫敗感讓自己裹足不前。殊不知:小孩的演奏能力與欣賞能力是齊頭並進的,剛開始兩者皆是零,過了一段時間的苦練後,演奏技術提升了,但自己的眼光並沒有提升,此時便會覺得自己好棒,演奏得真好聽。隨著多聽多看,欣賞能力提升了,眼光變高了,這時再看自己的演奏,反倒覺得難以入耳,這時;再趕緊拼命練習,技巧又提升了,又再次感到自己演奏得很棒,有成就感…

就這樣,一下覺得自己“很棒”,一下覺得自己“很爛”,“很棒--很爛--很棒--很爛…”,孩子們就是在這兩種能力交相進歩之下成長的,只要有一端停滯不前,整個的學習便有可能陷入泥濘。

欣賞能力太低,會一直沈醉在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假像中,沒辦法;品味就這麼低下,要提升藝術水平無非緣木求魚。反之;欣賞能力太高,會讓自己看不到自身的努力,一丁點的進歩可能都在自我的苛責下灰飛煙滅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繼續閱讀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