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準備的,永遠都會比學生能吸收的多

文 / 謝啟彬


老師準備的,永遠都會比學生能吸收的多

小朋友學生不會有這種反應,但大人學生常有這種反應,原因無他,因為大人學生能全心靜心學習的時刻太零散了,而且容易東看西看不專心

你可以說是我的職業病或是口頭禪,或是因為賣了書給學生後要有“責任交代”(尤其最近有「和聲篇」新書,精華都在裡頭),在課堂上我常會在解說完一個段落後,講一句說「這在哪一本裡頭的哪一篇有」,目的是要學生可以回去繼續複習或消化吸收

有更多時候我們會跟學生說,爵士棧上其實針對你們的各類問題,在老師還沒講到前,用搜尋功能就可以查得到,可以先看一下,但是我們都沒有強迫之意,因為是學生先問的,大人學生原本就是容易東看西看道聽塗說,或是之前被錯誤資訊誤導了,才會來找我們上課

所以,「書上有」或「官網上有」都是一種善意的提醒,也是針對問題的暖身答覆,因為真要解決問題,那還是得面對面繼續照各人進度或各班進度講下去

也因為這樣,如果學生太愛問,「講一個影子,生一個兒子」(台語俗諺)其實也不好,因為變成要我們去解決很多八卦或是謬誤,而原來是要協助安排進度與方向的,就會一直是亂的,到最後跟鄉民問答沒啥兩樣了



「怎麼練習」跟「安排進度」這類型的疑問,還是要講,在最近幾次啟彬老師的直播中也都有提到,錯過直播沒關係啊!至少有空回去觀看一遍,就不用一直有疑問,或是要老師即刻回覆囉!

網路世界除了即時,還有「紀錄」這個好處

我們是提醒學生漏掉的知識哪裡找,不是要學生全部一次讀完





延伸閱讀:

我們每天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在為學生準備著

「那麼多東西要學要練,我該怎樣安排進度才能進步?」(影片)

「爵士DNA」「音樂原來是這樣」「經典爵士鋼琴大師」三本套裝優惠賣場獨家販售!

啟彬老師行動教室 - 36堂旋律篇+36堂節奏篇+36堂和聲篇=108篇即興解密!

補足對當代音樂「經典」的認知,除了上課、參加講座講堂工作坊、看書...你還可以這樣自我充實

從江敬業老師的好文看大人學音樂常遇見的矛盾 - 欣賞跟操作之間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