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知道答案是不夠的,你要像我們一樣,真的會為了「聽出來了」或是「會用了」而感到快樂

文 / 謝啟彬



我非常可以理解Charles Cornell,在分析John Clayton重新編曲Whitney Houston的1991超級杯美國國歌時,興奮到五體投地大喊大叫,甚至在房間裡跑來跑去的狂喜感

因為我們對於能夠善用和絃、和聲的音樂家,不分領域,向來是崇敬不已!這不是什麼困難艱澀的「爵士樂和絃高階重配和聲」

而是!而是!而是!編曲家的巧思,往往都在分析之後,才發現「啊!原來都這麼簡單」「但是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接或這樣想」「而且都是學過的樂理,即便是爵士樂裡頭有許多原創曲的和絃我們都很熟悉了」~

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基本功」 - 基本功紮實了,經驗豐富了,你就能活用,而不會“套公式”,即便是套公式、複製程式碼...你都懂得“程式語言”,懂得怎樣去修細節,變成你的編曲,甚至你的音樂

所以很多學生常會問我很多常用和絃進行是不是該背的公式?我都會說我比較希望你了解的是「原理」,然後要「經常活用它」,並且要將欣賞別人的作品,當作是一種好習慣,鑑賞也是一種學習,技術上來說叫做採譜,但是不是採完就交差

本版編曲者John Clayton是非常資深的爵士貝斯手(低音大提琴手),在爵士樂史上與當今的爵士樂壇,佔有一席之地,我們的貝斯老師Bart De Nolf,也曾有機會在比利時的國際爵士音樂營跟他近身學習過,我想真的就是因為他永遠在“底部”(Bottom),所以他超級熟悉貝斯的流動,也就是和絃的流動(Flow; Voice Leading)

很多編曲者是長號手出身,也是很類似的道理,他們永遠“夾在中間”,一樣可以感受到和絃的流動,以及“威力”是如何造成的

影片前五分鐘是背景解說,如果趕時間的人,可以從5:45開始看到最後。重點真的不是看人家採譜完分析完就下一首了,而是你要實際去試試看,也要反覆練習甚至“偷學偷用”,就會慢慢變成你的音樂小宇宙

光知道答案是不夠的,你要像我們一樣,真的會為了「聽出來了」或是「會用了」而感到快樂~

如果你只是想要討論Whitney Houston是不是預錄對嘴的,那已經不新鮮了,相關的討論很多,這種常識不是我們該知道的常識,我是指「音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