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留著太多古典樂“過度謹慎”的觀念,怕犯錯怕接受挑戰

文 / 謝啟彬



前言:原來是寫給一位已經認識很久也持續跟我學很久的爵士樂(長笛)學生,也因為熟識很多年了,自然會更關心,加上去年(2019)也承蒙她與老公在澳門對我與我爸媽的照顧,因此站在同樣是古典樂科班出身的過來人角度,給了一些切身的經驗談,也分享幾個在古典圈裡頭努力爵士樂教育時,親身經歷的小故事 ^^

---

同樣是學古典出身的,我會建議不要再去想說有什麼適合妳自己樂器的教材,或是程度比較淺會比較好的考量。

我自己是爵士樂中的弱勢樂器,我做的事情是盡可能去模仿學習,爵士強勢樂器的句型與演奏法,模仿到一樣,而很幸運的是我陸續跟過兩位主修老師,一位是吉他手(Fabien Degryse)一位是豎笛/薩克斯風手(John Ruocco),他們都不懂小提琴,但是他們會告訴我哪裏不太對、聽起來“不太像”,甚至親自示範給我看,要我模仿。

就因為這樣我學到了精髓,也把我提升到另一個音樂的境界,但是這是很漫長的轉化過程,可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概念,像我曾把Charlie Parker Omnibook六十首連主題跟他的即興採譜都練完,就是蛻變的關鍵之一。

我現在什麼樂器都能教,就是因為我養成了非常仔細觀察不同樂器的語彙特性,以及該怎樣合奏起來,也加上了很多年的經驗累積與從錯誤中成長,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道理。

這是學古典的人一直很難擺脫的“業障”,但是只要突破了,即刻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絕大多數的人不會想“蛻變”,他們只是想“試試看”,所以轉不過來的就還是轉不過來。



關於第二點,是不是先從比較淺、基礎的開始?答案是對,但是也不對。所謂的淺跟基礎不是由你自己界定的,是由老師評估後給予的,這有時候會很震撼,我在網棧上寫過很多,你以為很簡單的東西其實不簡單,你以為很困難的東西其實不困難。

我以前在大學古典音樂系裡頭任教時候,有兩個親身的經驗不妨聽我說說:

一次是某位系主任希望我教的「爵士即興與合奏技巧」課,能夠為系上出公差去表演,但其中會混搭更多沒上過我的課的音樂系學生,他那時候笑笑跟我說:「選簡單一點的曲子就好,Standard就好」...

但是,爵士樂的概念沒有什麼“簡單的曲子”啊!簡單的曲子,厲害的爵士樂手會演得超精彩,不會爵士樂的人演起來就變成很難聽的曲子,重點是那個能力,不是古典人認為的「曲目的難易度根基在技巧的難易度上」。

另一次是我邀請了一位很厲害的爵士樂管樂大師級人物來,佛心幫牽線,看看系上的樂團能不能接受指導?他當時在Big Band Arranging跟Composition上是非常嚴謹的高手,後來還連得了兩屆葛萊美獎。另一位系主任大概因為我教久了也可能有點概念了,回覆我說系上樂團的學生技術面應該OK,但是要全團的人都這樣即興成完整的作品,應該很難且時間不夠吧?

他所不理解的是,這是Jazz Big Band的範疇,有蠻多Part是先寫好但是需要排練的,等於是又要視譜又要團練又要調整句法與抑揚頓挫,所謂的學習就跟古典樂團排練一樣,你跟這位指揮學到的,就是排練過程中學到的種種,至於即興能力,需要具備但不是“全部都同時在即興”的。

總之,不要留著太多古典樂“過度謹慎”的觀念,怕犯錯怕接受挑戰,既然有在固定上課,就照著老師的調教進度,一定會慢慢有成果的,這也是為何我會跟妳參與的團班講說,希望能固定方向為佳,不要一下守備一下打擊的狀況。




延伸閱讀:

我離開體制內高等藝術教育環境的原因還有這些,除了目睹各種怪現象,也決定照自己的路走

學習上的初階與進階,並不意味低級與高級 - 不能原地踏步,但也不能好高騖遠

你聽音樂聽得夠仔細嗎?知道哪些是你應該聆聽的對象嗎?好壞高低是有差的呢!

基本爵士標準曲也能演得很高超—幾首不同版本的可學習之處

更多有關古典音樂出身的人如何學習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