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明是同一個音階,會有自然小音階跟Aeolian調式兩個名詞?

文 / 謝啟彬


為何明明是同一個音階,會有自然小音階跟Aeolian調式兩個名詞?

1. 以調性概念來分類歸納與討論,就會講大小調,而調性中小調有三種,自然(原來的)、和聲(變化的)、旋律(變化的,古典音樂的概念跟當代音樂的定義及兩者用法不太相同)

2. 歷史時序上,調式的概念比調性要早很多,前者就是希臘教會調式,中古世紀就已成形,後者大概要到巴哈或巴洛克時期才比較完整,這是古典音樂科班訓練出身的人經常忽略的事,因為我們在曲目上幾乎都是彈調性音樂的作品,對於調式就一直以為是音樂史的一部分,考完試就丟了,但其實連凱雅老師都經常會講像很多浪漫派以後的古典作曲家已經運用很多調式的聲響,更遑論國民樂派之後


3. 而爵士樂的重要貢獻就是把調式概念拿來活用,而不是依循古法,只是把那個「算法」跟「產生的聲響」拿來加入調性音樂的資料庫中,這樣就會出現很多結合調性與調式的創作曲以及即興法則,這點我也不在此贅述,我的書籍跟教學跟我們的官網上有很多文章跟影片,但是光是看過沒人“牽教”(台語),很多人還是不懂為何甚至聽不出來

4. 其他就等爵士原力講堂中跟兩位老師的教學中再慢慢加強了

更多解說請聽Podcast有聲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