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素這件事聊到推廣爵士樂-那個「心」最重要

文/謝啟彬


蘋果日報刀下人間:何苦為難香菇(劉育志醫師)

偶然看到這篇,也是頗為同意的,雖然我不吃素。記得很久以前跟我表哥同桌吃飯時,他也講過很類似的話,所以我印象深刻,記得他當時用的形容詞是「意淫」,我想對習慣於吃素食的族群而言,乍聽到這個詞,也會覺得有點言重、有點激動吧?

不過,我想重點還是如果是為了宗教,那減少欲望的確是信仰要教大家自我磨練的事;如果是為了健康,那麼其實在素食中還是有許多較為天然的食材,而非人工加工的食材。

我來自一個從小很習慣佛教信仰的南部家庭,吃素這件事情對我自己而言,一直不是什麼很困難或很受罪的事,但是專門的素食自助餐或是素食餐廳經常出現的那些素“葷食形體”食物,總是讓我卻步,我還寧可回到跟我外婆一樣吃青菜、花瓜或麵筋的時代,不然就直接吃貨真價實的葷食就好,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量。

我相信原來的素什麼素什麼料理,是要鼓勵大家清淡飲食,或是吸引大家多嘗試素食也能很好吃的出發點吧!


這有點像在台灣推廣教育爵士樂的過程,我曾被許多師長同學好友學生建議過,因為大家一聽到「爵士樂」就會很怕,所以最好不要直接總是用「爵士樂」做爲主題宣傳,要符合顧客想像,讓他們覺得可以接受,進而買單云云...

其實回頭想想,全台灣試圖將爵士樂這種“食材”改進得更符合國人口味、更適合大家輕薄短小的方便性期待、更趣味性的企劃、更實用的教戰,更減少恐懼、拉近距離、有益健康對成長有幫助、不會失敗潦倒窮困落魄、更增加能見度與存在感...等作為,不正是我們十幾年來每天24小時在「研發」、「身體力行」的嗎?

或許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做不好,或許我們還有很多盲點待突破,但是也是有很多人跟前面的素食料理狀況相同,而且通常還要我們去解決那些迷信與迷思,或是吃壞肚子找不到醫生醫的窘境呢!

而你要我完全告訴你這是進口牛排,其實是素牛排合成加上香精與調味醬與美妙文案,或是倒過來在全素食裡頭加上葷食材然後欺騙隱瞞消費者等,這些都是再怎樣我們都做不到的,那叫「無良」,或是近年來在兩岸很流行的,「黑心」。



延伸閱讀:

原爵士棧之自己說說

原爵士棧之心得建議

爵士原力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