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啟彬
這是之前1959五十年講Bossa Nova專題的講義
我的見解與對這個主題的補充:
Bossa Nova在巴西,其實就意涵與重要性上等於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民歌運動
這樣的運動後來影響到巴西流行音樂,出現了所謂的MPB(Música Popular Brasileira)
就跟民歌時代的很多歌手後來都進入到流行音樂圈,從事幕前或幕後工作一樣
但是!
民歌運動及其後續,其實是所謂的「西樂中用」,也就是除了填中文歌詞外,在曲式上、樂器編制上、甚至旋律的寫作與和絃的概念上,還是所謂的西洋熱門歌曲(搖滾、流行等)
而Bossa Nova卻是在「音樂元素」上做了修正與變動,除了放緩改良原本巴西流行的Samba傳統曲風外,在和絃的創作概念上與旋律寫作(創作與即興其實是一體兩面)上,受到彼時美國流傳過來的Cool Jazz概念影響。所以說,真的是有差別的。
但是台灣長久以來已經接受了這樣的主流觀念,而曾經從民歌運動出身或參與的流行音樂人,自然也不會去“推翻”過去的自己;加上所謂的發言權,其實是在能寫文章或講話的人手上,而不是音樂家,所以這部份的探討,感覺上常常都有些偏頗,甚至可以說打不到重心,加上古典音樂老教授們,又是用傳統義大利民謠吟唱的方式或是古典音樂的美學來認知這些當代音樂,在所謂的“學術權威性”上,也一樣很難切入實際「音樂」上的質變與演化。
當然,也就更不用提,每年大家在金曲獎這種獎項上面的爭執,啥文青與偶像、獨立與商業、不同語系的演唱者之唱功或創作等,因為前面的概念養成已經是這樣,後面才發現有問題時,已經打成一團死結了呀!
別誤會,我絕不是在詆毀民歌,這都是屬於台灣人的歌,林懷民老師的雲門舞集,甚至在前一兩年拿這些經典歌曲來創作新舞碼。甚至,我是六年級前段班的一代,小時候經歷過的正是記得最多民歌時代經典的回憶(加上當時還有救國團,還記得嘛?以前的名字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在以前的時代,這大概就是掌管所有大專青年活動的重要單位 ^^)
但是既然談到雲門舞集,那就請容許我班門弄斧借個比方:雲門,也是在跳舞,而嘻哈,也是在跳舞,但你去問雲門的舞者,他(她)不一定會跳嘻哈,甚至不一定瞭解嘻哈,反之亦同,因為同樣都叫跳舞,一個是被通稱叫「現代舞」的藝術形式,另一個,也是發展於現代,但是卻不是一般被稱之為“藝術”的另一種“存在”舞蹈形式
總之,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們深深認為至少在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或“形式”或“風格”或“流行”上,台灣在這部份的教育與素養一直是很“缺角”的,但是即便我可以用寫文章批判或發言的“流行”方式,但是我們還是覺得實際去“做”與“帶”,才是真的最重要的,雖然很慢很慢,但還是有人會有興趣或也有同樣疑惑的!
~(寫於第七屆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之結束後4小時)
延伸閱讀:
從李泰祥老師的逝去再論「西體中用」的台灣流行音樂傳承與發展
民歌運動?另一種音樂層面切入的探討
巴西音樂風格之掌握—Samba與Bossa Nova律動很快就上手
台灣第一次完整介紹巴西音樂兩場講堂達陣 – 融合了爵士樂統整概念與古典樂嚴謹原則的音樂教育
「定義」需要更新(Update),也需要升級(Upgrade),不敢更新、無法升級,終究會被淘汰
這是之前1959五十年講Bossa Nova專題的講義
我的見解與對這個主題的補充:
Bossa Nova在巴西,其實就意涵與重要性上等於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民歌運動
這樣的運動後來影響到巴西流行音樂,出現了所謂的MPB(Música Popular Brasileira)
就跟民歌時代的很多歌手後來都進入到流行音樂圈,從事幕前或幕後工作一樣
但是!
民歌運動及其後續,其實是所謂的「西樂中用」,也就是除了填中文歌詞外,在曲式上、樂器編制上、甚至旋律的寫作與和絃的概念上,還是所謂的西洋熱門歌曲(搖滾、流行等)
而Bossa Nova卻是在「音樂元素」上做了修正與變動,除了放緩改良原本巴西流行的Samba傳統曲風外,在和絃的創作概念上與旋律寫作(創作與即興其實是一體兩面)上,受到彼時美國流傳過來的Cool Jazz概念影響。所以說,真的是有差別的。
但是台灣長久以來已經接受了這樣的主流觀念,而曾經從民歌運動出身或參與的流行音樂人,自然也不會去“推翻”過去的自己;加上所謂的發言權,其實是在能寫文章或講話的人手上,而不是音樂家,所以這部份的探討,感覺上常常都有些偏頗,甚至可以說打不到重心,加上古典音樂老教授們,又是用傳統義大利民謠吟唱的方式或是古典音樂的美學來認知這些當代音樂,在所謂的“學術權威性”上,也一樣很難切入實際「音樂」上的質變與演化。
當然,也就更不用提,每年大家在金曲獎這種獎項上面的爭執,啥文青與偶像、獨立與商業、不同語系的演唱者之唱功或創作等,因為前面的概念養成已經是這樣,後面才發現有問題時,已經打成一團死結了呀!
別誤會,我絕不是在詆毀民歌,這都是屬於台灣人的歌,林懷民老師的雲門舞集,甚至在前一兩年拿這些經典歌曲來創作新舞碼。甚至,我是六年級前段班的一代,小時候經歷過的正是記得最多民歌時代經典的回憶(加上當時還有救國團,還記得嘛?以前的名字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在以前的時代,這大概就是掌管所有大專青年活動的重要單位 ^^)
但是既然談到雲門舞集,那就請容許我班門弄斧借個比方:雲門,也是在跳舞,而嘻哈,也是在跳舞,但你去問雲門的舞者,他(她)不一定會跳嘻哈,甚至不一定瞭解嘻哈,反之亦同,因為同樣都叫跳舞,一個是被通稱叫「現代舞」的藝術形式,另一個,也是發展於現代,但是卻不是一般被稱之為“藝術”的另一種“存在”舞蹈形式
總之,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們深深認為至少在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或“形式”或“風格”或“流行”上,台灣在這部份的教育與素養一直是很“缺角”的,但是即便我可以用寫文章批判或發言的“流行”方式,但是我們還是覺得實際去“做”與“帶”,才是真的最重要的,雖然很慢很慢,但還是有人會有興趣或也有同樣疑惑的!
~(寫於第七屆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之結束後4小時)
延伸閱讀:
從李泰祥老師的逝去再論「西體中用」的台灣流行音樂傳承與發展
民歌運動?另一種音樂層面切入的探討
巴西音樂風格之掌握—Samba與Bossa Nova律動很快就上手
台灣第一次完整介紹巴西音樂兩場講堂達陣 – 融合了爵士樂統整概念與古典樂嚴謹原則的音樂教育
「定義」需要更新(Update),也需要升級(Upgrade),不敢更新、無法升級,終究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