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爵士?民族特色?獨立音樂? - 我們的觀念與行動

文/謝啟彬



好音樂就是好音樂,但在爵士樂的世界裡頭,“衡量”的標準其實在我看來,一直有點“弔詭”...

譬如這樣的音樂,就是三位一流的法國爵士樂手在一起即興合奏一首美國的爵士標準曲,要一直強加抬頭叫它“法國爵士”或“歐洲爵士”,或是有什麼“法國特色”...等等,老實說,連我都答不上來,硬要講就變成穿鑿附會、錦上添花了,因為,就是好音樂,好的爵士樂這樣而已,沒有別的呢!

古典音樂裡頭,鋼琴家阿勞是智利人、阿格麗希是阿根廷人、小提琴家鄭京和是韓國人、帕爾曼是猶太人...我自己倒是很少看到老師教授會教學生,或是樂評人、唱片文案中會寫說他們演奏的蕭邦或是柴可夫斯基,具有南美特色、東亞特色、猶太特色云云,絕大部份被稱為大師的音樂家,就是在詮釋那些經典曲目,具有自己的特色與一家之言,硬去扯出身背景或強加民族意識,好像有點廉價呢?當然,如果有也請指正!^^


而爵士樂又不太像強調獨立創新的搖滾樂或流行樂那麼令人眼花繚亂,老實說很多以爵士樂手的練家子觀念出發,後者很多都只是噱頭或硬套罷了!但是爵士樂很有趣,它要求音樂家需具備足夠的歷史素養,也強調那個即興的能力,但你要說有創作型的爵士樂,那也是很多的,即興發展到後來,就開始改動那些格式,甚至打掉重建,並在上頭發展樂思或即興。

但是如果說強調創作,或說台灣近幾年很喜歡講的原創與創意,結果卻輕忽了對即興能力的重視或是更精進,那我會覺得這種觀念還是很“流行音樂”的。在我的觀念中,要做原創爵士,等於是要1+1>2,而不能1+1<2,既然又要叫原創,又要爵士,那就得兩邊都有個程度才行!

當然以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這種觀念太過“先進”且“困難”了,因為門檻相對高很多,許多人會望之卻步,或甚至挑軟柿子吃就行。但是,門檻高並不表示就是不可能做到,或是做不到,或是何必這樣做?因為,這樣水準的原創爵士在台灣之外,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地存在著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以為是我們龜毛而已。

而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就看心中那把尺是如何?至少我可以說的是,原創爵士中的「原創」與「爵士」兩大面向,啟彬凱雅與我們自己的團隊是非常重視的,且除了一直在交出作品與巡演成績單外,也還希望把這樣的普世觀念傳遞給下一代~

想起以前有位媒體記者有點“可憐”,來採訪我們演出,說我們跟那些標榜獨立創作樂團(通常指Band Music)的音樂都很不一樣,也“沒有主唱,都是演奏曲...”,就問說我們的是哪種爵士?我的回答是:我們也是獨立創作的爵士樂呢!她說但是爵士樂不是都是演奏老曲子?像在一些pub一樣?我又回答其實不一定都是這樣耶!你要我們演奏老曲子,聲音像傳統的爵士,我們能力OK,但是今晚的主題,是原創爵士呢!

......然後我想她就當機了! XDD


當然,也就甭提我們長期以來常被一些聽爵士樂的或玩爵士樂的,自動把我們“歸類”成“擅長歐洲爵士”,這樣是說我們不擅長“美洲爵士”嗎?呵呵!

因為求學的背景,我們可能比較熟悉歐洲爵士的歷史或是現況,或者是樂手、作曲家、團體等,但這些都沒有孰高孰低的問題啊!我們也是很熟悉美洲爵士的發展歷程與現況啊!爵士棧擺在那十二年了、大眾爵士樂講堂、爵士原力講堂或主題性演出的種種主題看過標題了嗎?學校教課教爵士音樂、流行音樂與世界音樂都超過十年囉!

完完整整地告訴大家爵士樂的所有面向,甚至如何欣賞聆聽與上手操作、掌握風格等,是我們一直持續在做的呀!也沒有光批評只抱怨不作為,我們當然也希望更多人拋開成見,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成見,有的只是對水準的要求,以及對品質的堅持而已!



延伸閱讀:

用文字理解音樂的危險 - 不只字面意義上容易誤解,還可能加深偏見

如果你問我的經驗與感受,爵士樂在歐洲的確比較被視為「藝術」的一種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