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認識拉麵的方式,來認識爵士樂吧!

文 / 謝啟彬


在台南演講完,有位觀眾問了一個很多人經常問的問題:

「既然爵士樂這麼難以一時分辨,那麼多眼花撩亂的特色,又可以跟其他音樂相互融合,那我們學習它或喜歡它,有什麼好處嗎?」

首先,學音樂沒有好處壞處之說,其次,我們其實沒有獨尊爵士樂,任何音樂都有學問,都值得學習與探索,像我們就是古典出身的,到現在還在享受古典樂給我們的好處(!),而我們同時也在教授與創作許多其他類型的音樂風格呢!但是,爵士樂的好處,卻在於它的「系統化」與「可能性」,加上「包容性」,這點我們寫過很多文章,可以從這篇先開始:

「如果古典樂是聖經,那麼爵士樂就是易經 – 爵士樂系統原本就是一種效率之下的產物」 

不過當下我倒是有個比喻,獲得蠻不錯的迴響,因此再次以文字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基本上,你可以說不同的音樂風格,就是不同的料理 - 有中式西式日式非式美式歐式甚至細分起來大江南北各地特色地中海中東南亞俄羅斯...,但是細節考究起來,很多所謂的料理或食物,原來都不是現今代表性國家或地區的產物。


最簡單地講,譬如日本的「洋食」 - 炸豬排、可樂餅、洋果子...等等,不勝枚舉,像日本代表食物「天婦羅」是葡萄牙人16世紀渡海傳過去的食物,或是名字根本就是取自於中文的「拉麵」(Ramen)

讓我們就視爵士樂為拉麵吧!首先,拉麵跟烏龍麵就不同,跟蕎麥麵也不同,甚至烏龍還有啥讚岐的...雖然都是麵,但是要形成拉麵的要素,你得有

麵條、湯頭、搭配的食材


然後我們就可以來討論光日本地區北從北海道南到九州,都有各地不同的拉麵特色,譬如九州拉麵就比較鹹,關東的拉麵名堂比較多等

甚至,不同的湯頭有清的、濃的、白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甚至黑色的...

而又要加上你有沒有叉燒肉、昆布、海苔、玉米、味增、豚骨、加蛋不加蛋、泡菜、筍乾、海鮮....等等,可以組合出不同的口味

再來,如果你喜歡重鹹口味的,可以選某某某產地,喜歡清淡的,又可以選某某某產地,甚至光是辣度好了,就有小辣中辣大辣地獄辣,那麼多種,而對有些人來說的小辣,卻會讓另外一些人吃到嗆淚


或,拿台灣人很喜歡的「一蘭拉麵」來比喻,你還可以「客製化」 - 勾選不同的組合,加上麵的多寡、湯頭的濃淡、加不加玉子、豆芽菜、蔥花...甚至你還可以自己拿桌上的調味料再自己加

更不用提許多創意拉麵了,譬如我看過豬排拉麵、雞排拉麵,甚至牛排+拉麵都在日本有賣呢!也有更多混合式的嘗試,慢慢地建立成經典,也就變成大家習慣的好味了!

所以,也造就了全日本有好多好多種不同特色的拉麵,有些你喜歡,有些你不喜歡,有些你第一次吃不慣,有些你吃過後就把它當做標準值了


還有,很重要的,麵條的製作過程也是一種工法,各有巧妙不同,有的要揉一天、有的要捲捲什麼的放在水裡多久再撈起來怎樣的,或是加入湯頭與佐料的先後順序都有差

爵士樂也跟拉麵一樣,而麵條本身,就如同爵士樂的主體,整體的拉麵料理,就如同爵士樂的精神,千變萬化,值得不斷嘗試與品味,甚至建立自己的喜好清單

然而如果你說,你點一碗拉麵,但是不要麵,那就不是拉麵了,「我要一碗拉麵但是不要麵」,那它還是拉麵嗎?不是,因為那就是「湯」了!

真正的爵士樂,那個「麵條」就是「即興」 - 即興的內容與即興的工法,你要有麵,才能叫拉麵,裡頭是米粉,那就是米粉,裡頭是飯,那就是泡飯,不是拉麵,拉麵湯要熱,不熱,不是拉麵


麵條加上湯頭的組合與先後順序,就如同「即興」與「曲式」一樣,在曲式上先即興得好,然後慢慢地即興又會影響曲式的創作,再加上其他種種濃淡口味與特色融合,變化多端

但是煮的人不能自己吃覺得好吃就好,要讓客人覺得好吃,他下次才會再來,你店的口碑才會傳開,你才能經營你的品牌

隨便煮,是泡麵,認真煮,是拉麵;隨便玩,是亂Jam,認真玩,是爵士樂

所以,好的爵士樂,就像一碗好的拉麵,一味入魂,一曲也入魂~





延伸閱讀:

「如果古典樂是聖經,那麼爵士樂就是易經 – 爵士樂系統原本就是一種效率之下的產物」 

即興~爵士樂的靈魂 - 讓爵士樂專家帶您進入爵士夢想國度

Bossa Nova跟澳門有關係?—大航海時代中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與亞洲的足跡

「番」茄、「洋」蔥、「胡」蘿蔔—外來事物傳入中國式廚房的淵源由來小考

「聽懂爵士樂的十種方法」treVolo爵士講座台南場(謝啟彬)之講義大綱與播放音樂出處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