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太多資訊的結果,就是太多「結論」,而缺乏「過程」的推演與熟悉、內化。
譬如講Diminished Scale,永遠都會有人以一副前輩學長姿態說,這本來就是要知道的呀!結果後輩初學者就炸了或怕了。
老師要做的,反而是讓他們去聽《Misty》、《On Green Dolphin Street》、《Ceora》、《I Remember Clifford》...熟悉這些聲音在「音樂」中的位置與味道先,才能再活用。
就算學生要我教《Summertime》或《Satin Doll》,或是被認為很初級的Standard如《Autumn Leaves》、《Blue Bossa》,我還是要教好啊!曲子只是載具,即興的想法與練法才重要
總是這樣,總有那種缺乏同理心的人,俗氣地在比優越感,好像知道人家不知道的才比較了不起,真的有心,就要有耐心與方法才行。
對聽習慣民謠、流行或比較多Diatonic音樂類種的人來說,《You Stepped Out Of A Dream》這種曲子的和絃進行,從第一小節的CMaj7前進到第三小節的DbMaj7,然後後面再來個Bbm7-Eb7-AbMaj7,再去Gm7-C7-FMaj7,他(她)的耳朵絕對無法用直覺習慣,而需要經過訓練與長時間的浸淫才行。
這是很現代的爵士樂嗎?不,這是1940的百老匯音樂劇中曲,表示原來都是歌手演員在唱的,然後變成了Jazz Standard。所以,這就是這個範疇的音樂的和聲進行常態。
所以,又要結論說是爵士樂太難了嗎?不是的,純粹,真的就是你不習慣而已,因為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沒接觸過這樣的和聲進行模式,所以才需要學習。
又要結論說美國人什麼都會,或是趕快去住美國才學得會嗎?不是的,需要有人引導你,加上你自己強迫自己去習慣那種模式,才有可能內化而變成自然。
然後我們才能開始討論即興這件事,因為耳朵沒聽到,看著譜是不可能直接生出好旋律的,那叫「應付」。
當然,如果你堅持要在原來習慣的音樂類型中去尋找這樣的感覺,自然是找不到的,並非說你原來習慣的不好,而是你要的結果,卻用錯誤的過程想要取得,自然得不到呀!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沒有不好的曲子,只有不好的演奏者
「懂得規劃自己與問問題」跟「把自己心裡的疑亂全部丟出來」是不一樣的
更多心得建議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_gcfmIHityKK1kF5RVz2fewFeAuqAQHwT1hH2yjlaJFWejGJ5PmtXip4VN9s-8D9N0wx9qcxRYoTO4COVlh6f9AGbnXepzYeyYDasc7L_yobH2cm2qV5NdKBX67q0ISVpwh8W2paCoI/s400/%25E6%259C%25AC%25E6%2596%2587%25E4%25BD%259C%25E8%2580%2585%25EF%25BC%259A%25E8%25AC%259D%25E5%2595%259F%25E5%25BD%25AC.png)
太多資訊的結果,就是太多「結論」,而缺乏「過程」的推演與熟悉、內化。
譬如講Diminished Scale,永遠都會有人以一副前輩學長姿態說,這本來就是要知道的呀!結果後輩初學者就炸了或怕了。
老師要做的,反而是讓他們去聽《Misty》、《On Green Dolphin Street》、《Ceora》、《I Remember Clifford》...熟悉這些聲音在「音樂」中的位置與味道先,才能再活用。
就算學生要我教《Summertime》或《Satin Doll》,或是被認為很初級的Standard如《Autumn Leaves》、《Blue Bossa》,我還是要教好啊!曲子只是載具,即興的想法與練法才重要
總是這樣,總有那種缺乏同理心的人,俗氣地在比優越感,好像知道人家不知道的才比較了不起,真的有心,就要有耐心與方法才行。
對聽習慣民謠、流行或比較多Diatonic音樂類種的人來說,《You Stepped Out Of A Dream》這種曲子的和絃進行,從第一小節的CMaj7前進到第三小節的DbMaj7,然後後面再來個Bbm7-Eb7-AbMaj7,再去Gm7-C7-FMaj7,他(她)的耳朵絕對無法用直覺習慣,而需要經過訓練與長時間的浸淫才行。
這是很現代的爵士樂嗎?不,這是1940的百老匯音樂劇中曲,表示原來都是歌手演員在唱的,然後變成了Jazz Standard。所以,這就是這個範疇的音樂的和聲進行常態。
所以,又要結論說是爵士樂太難了嗎?不是的,純粹,真的就是你不習慣而已,因為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沒接觸過這樣的和聲進行模式,所以才需要學習。
又要結論說美國人什麼都會,或是趕快去住美國才學得會嗎?不是的,需要有人引導你,加上你自己強迫自己去習慣那種模式,才有可能內化而變成自然。
然後我們才能開始討論即興這件事,因為耳朵沒聽到,看著譜是不可能直接生出好旋律的,那叫「應付」。
當然,如果你堅持要在原來習慣的音樂類型中去尋找這樣的感覺,自然是找不到的,並非說你原來習慣的不好,而是你要的結果,卻用錯誤的過程想要取得,自然得不到呀!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沒有不好的曲子,只有不好的演奏者
「懂得規劃自己與問問題」跟「把自己心裡的疑亂全部丟出來」是不一樣的
更多心得建議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_gcfmIHityKK1kF5RVz2fewFeAuqAQHwT1hH2yjlaJFWejGJ5PmtXip4VN9s-8D9N0wx9qcxRYoTO4COVlh6f9AGbnXepzYeyYDasc7L_yobH2cm2qV5NdKBX67q0ISVpwh8W2paCoI/s400/%25E6%259C%25AC%25E6%2596%2587%25E4%25BD%259C%25E8%2580%2585%25EF%25BC%259A%25E8%25AC%259D%25E5%2595%259F%25E5%25BD%25A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