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身在台灣,必須要正視的事實就是:
所謂的技藝高低與程度要求,那個下限不斷往下降
「質感」,來自主動的訓練與反覆操練
我可以保證已經畢業的古典音樂科班生
至少還有一定的素養跟技術門檻已經達到
甚至音樂基本功如樂器操控能力或視譜能力等
但是現在還在學的,我就不敢說了
流行音樂的從業人員,我覺得也還是有程度高的
只不過華語流行歌曲的特色中
樂手的表現不求精彩但求烘托歌手為重
至於非古典音樂的音樂人訓練部分
真的要講實話,是非常貧瘠且缺乏深入要求的
譬如坊間所謂「學興趣」的不管小孩或大人
所謂的圓夢就是「發出聲音」與「能彈幾首曲子」就夠了
但是要繼續往上努力,這時候時間與體力就絕對會扞格
要做到這樣,要不要操?當然要!會不會很操?當然會!
但是這不是就跟體育選手一樣的嗎?那個自我提升要發自自我
而不是說「台灣用不到這樣的」或是「把自己搞那麼累幹嘛」
所以,在下限已經不斷往下掉的狀況下
稍微比下限好的,就可以變成老師、變成依此維生的音樂人
真的,那個「破窗效應」與程度落差已經差太遠了
想真的這樣做的人還得去說服學生或是拉到支持者
或得遭受風涼冷語的考驗,意志力必須夠強
不然都會走不下去,自然就會每況愈下
然後一直在羨慕別人的環境有多好又多好,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呀!
(最簡單的譬喻,我經常遇到屏東人羨慕台南、台南人羨慕台中、台中人羨慕台北、香港人羨慕台灣、台灣人羨慕日本...但是其實實際上被羨慕的一方其實沒有那麼美好,羨慕的一方其實只是因為匱乏而已)
任何一個腦筋正常的人,或是有心想把環境改善的人
我走過這麼多國家,遇過超多音樂人、策展人與單位
大家在做的無非是我原來想做的事 -
經由國際合作轉移技術與提升整體水準
這樣才有意義,不然只是幫大家省飛機票看表演
或是要營利賺自己人的錢而已
像這位Funk界的大大Frank McComb,去到波蘭與法國演出
他只有自己一個人去,剩下的樂手全都是波蘭人與法國人,在地的
然後呢?他們一起呈現了幾場很高水準也兼具娛樂效果的表演
本國的樂手能力與觀眾鑑賞能力,能夠「承接」,而非「朝聖」
這樣才有意義,只是這得花太多時間與精力了,總是困難重重啊!
延伸閱讀:
「接地氣」的必要性 - 除了樂手的能力要變強,觀眾的欣賞品味也得提高才行
你是爵士樂迷嗎?在台灣有多少爵士樂迷呢?-常見的量化迷思與應該保持的態度
其實爵士樂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有深度得多,但是卻也沒有那麼曲高和寡
身在台灣,必須要正視的事實就是:
所謂的技藝高低與程度要求,那個下限不斷往下降
「質感」,來自主動的訓練與反覆操練
我可以保證已經畢業的古典音樂科班生
至少還有一定的素養跟技術門檻已經達到
甚至音樂基本功如樂器操控能力或視譜能力等
但是現在還在學的,我就不敢說了
流行音樂的從業人員,我覺得也還是有程度高的
只不過華語流行歌曲的特色中
樂手的表現不求精彩但求烘托歌手為重
至於非古典音樂的音樂人訓練部分
真的要講實話,是非常貧瘠且缺乏深入要求的
譬如坊間所謂「學興趣」的不管小孩或大人
所謂的圓夢就是「發出聲音」與「能彈幾首曲子」就夠了
但是要繼續往上努力,這時候時間與體力就絕對會扞格
圖片來源 |
要做到這樣,要不要操?當然要!會不會很操?當然會!
但是這不是就跟體育選手一樣的嗎?那個自我提升要發自自我
而不是說「台灣用不到這樣的」或是「把自己搞那麼累幹嘛」
所以,在下限已經不斷往下掉的狀況下
稍微比下限好的,就可以變成老師、變成依此維生的音樂人
真的,那個「破窗效應」與程度落差已經差太遠了
想真的這樣做的人還得去說服學生或是拉到支持者
或得遭受風涼冷語的考驗,意志力必須夠強
不然都會走不下去,自然就會每況愈下
然後一直在羨慕別人的環境有多好又多好,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呀!
(最簡單的譬喻,我經常遇到屏東人羨慕台南、台南人羨慕台中、台中人羨慕台北、香港人羨慕台灣、台灣人羨慕日本...但是其實實際上被羨慕的一方其實沒有那麼美好,羨慕的一方其實只是因為匱乏而已)
任何一個腦筋正常的人,或是有心想把環境改善的人
我走過這麼多國家,遇過超多音樂人、策展人與單位
大家在做的無非是我原來想做的事 -
經由國際合作轉移技術與提升整體水準
這樣才有意義,不然只是幫大家省飛機票看表演
或是要營利賺自己人的錢而已
像這位Funk界的大大Frank McComb,去到波蘭與法國演出
他只有自己一個人去,剩下的樂手全都是波蘭人與法國人,在地的
然後呢?他們一起呈現了幾場很高水準也兼具娛樂效果的表演
本國的樂手能力與觀眾鑑賞能力,能夠「承接」,而非「朝聖」
這樣才有意義,只是這得花太多時間與精力了,總是困難重重啊!
延伸閱讀:
「接地氣」的必要性 - 除了樂手的能力要變強,觀眾的欣賞品味也得提高才行
你是爵士樂迷嗎?在台灣有多少爵士樂迷呢?-常見的量化迷思與應該保持的態度
其實爵士樂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有深度得多,但是卻也沒有那麼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