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超過百封的Email往來而已 - 我們的「國際接軌」成果背後

文 / 謝啟彬

(這是全地球最低的地方—死海 Dead Sea,位於以色列,我們去過兩次以色列)

除了努力在國際上展露頭角與交流演出,我們也在台灣辦過國際爵士樂營隊,甚至也幫助過許多年輕音樂人「圓夢」,帶他們出國到世界頂尖的音樂學府體驗學習!這在台灣是絕無僅有的事,從來都只有藝術團體自己出國展演,誰還會花工夫去幫學生著想呢?除了啟彬與凱雅之外

而這些所謂的「國際接軌」,可不是只需要超過百封的Email往來而已

要讓國外的一流學府或專業音樂家認可我們的誠意,不能只靠熱血,或是一直寫Email

首先,我們得自己先飛到那邊去接觸,以音樂上的能力來讓對方知道,原來我們是跟他們一樣的,不是三腳貓的功夫,不管是創作上的重量,或是即興上的內涵,或是是不是在行之有年的爵士環境中,該有的素養與認知?

再來,我們必須把在台灣的所有活動或策劃都持續辦好,還要提出簡報與成果(當然還要翻譯成英文),讓對方知道,原來我們在做的事,跟他們也是一樣的,而且不只培育樂手,還要培養聽眾,差別在於他們有個學校的架構,而我們仍必須爭取極有限的資源,來make one

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所作所為,不只要做給國內的人看,還要做給國外的人看,不能拿著“跟國際接軌”來呼嚨國內的人,而是要在國內就做到“跟國際接軌”,即便國內的人還不夠懂,但是這是不能偷工減料的,更何況,料已經比想像中少了,那就只好多做工吧!

所以,當傑出學員們到國外去見識時,驚訝激動到怎會有這樣的程度或環境時,我總是在旁邊說,這其實只是任何地方任何國家,都應該具備的爵士樂與當代音樂教育程度,只是因為在本地不曾存在,所以你覺得不用去認真努力,但是當你看到了,體驗過了,那,就會知道我們,到底在認真努力些什麼?

這些年來有很多的建議與支持湧進,很感謝,我們也希望這些心得分享,能讓更多人知道,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當你們“偶爾”想到為何台灣沒有時,我們早已經”持續“埋頭下去做,也逐步拉抬出國際肯定的結果。

這拉抬永不會終止,也不會愈來愈輕鬆,但是有愈來愈多的力量加入,自然是更好的

所以,超過百封的Email,沒什麼,都做過了;人生地不熟地去闖蕩,也沒什麼,當舞台上見時對方就瞭了;種種困難與挑戰,沒什麼,解決了上百個,還不是一直湧過來?

就是要去「做」而已。我相信熱血是會傳染的,正如我多年來遇過的許多日本、以色列、美國、比利時、加拿大、荷蘭、法國、德國、南非、義大利、瑞典、南韓......爵士樂教育家,以及同樣認真在傳遞這把火炬的音樂家們,在他們以及他們在國外的學生作為身上,我一直印證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計畫與實現:

就TISJA傑出學員、爵士新銳的國際交流計畫來說,2012年我們去的三所學府,特別做出三種不同的安排:

八月的日本神戶甲陽音樂學院 - 安排台灣學子參與甲陽主辦的Berklee國際大師研習營,由三位來自Berklee的美籍師資執教,並與其他日本學員一起參與

十月的以色列耶路撒冷音樂院 - 安排台灣學子特別與爵士音樂系的專業師資與院長上課,等於特地規劃以迎接TISJA新秀,並安排與系上師生的Jam Session

十二月的日本東京洗足學園音樂大學 - 安排台灣學子融入爵士音樂系的正規學生中,參與、旁聽他們的課程,體驗大學程度爵士樂教育環境的應有面貌,並安排Jam Session與台日學生對話

更多獲選參與這些計畫的學子經驗分享,請看爵士原力 http://www.taipeijazz.com/



延伸閱讀:

更多國際交流的紀錄

從D.D. Jackson到舊家來排練合作演出,憶起一路走來的爵士樂推廣教育路

想念在以色列結識的低音大提琴好友們,也欣賞他們的態度與音樂

從增廣見聞與增加經歷到當保姆與導遊 - 關於帶台灣學子海外交流這件事

我的「國際觀」 - 主動出擊,改變成見,清楚地表達你的特色與識別

一般人很難想像我們扮演角色的多元性,因為這原本不存在,所以需要格外努力,不但要本地紮根,還要與世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