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常會有想學的成年人學生或年紀小一點的學生家長問
學爵士樂會不會太難?會不會要講很多樂理?
其實重點根本不是在太難或不難
而是學習者有沒有興趣,並能堅持而已
況且我們是在實際操作中融入樂理
而不是樂理講完了,再來操作,兩者無法分開的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不了解
所以常會用很多原來的觀念或是媒體所見來想像「爵士樂」
很多時候那都是錯誤或是表面認知而已,才需要導正
而且所謂的興趣是需要培養與引導的
單純用初步興趣來評估能否持續,很難走到軌道上
所以過多詢問其實無法達到即刻的答案
假設性的問題只能得到假設性的回答
「他們說這是爵士樂,而你就相信了...」
有年輕學生的家長因為想讓孩子接觸爵士樂
寫信來問我們說幾歲可以開始學?
然後說為了激起他們的興趣
特別去找「La La Land」的音樂來給他們聽
我問說效果如何?家長說好像沒啥效果
(我想是當然,因為鎖定觀眾族群本就沒那麼小啊!)
我說因為這跟我們要教的東西不是很有關係的
還是來上課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比較快啦!
有觀眾來參加我們的講座
問我們為何沒介紹「La La Land」?
我說不是我“高拐”(台語)
而是那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跟我要講的東西有所差異
就跟文中講的
你要介紹歌劇不會用歌劇魅影來介紹
你要介紹宋詞也不會用宋楚瑜的詞來介紹啊!
「那為何媒體或文宣都說這是爵士樂?」
「他們說這是爵士樂,而你就相信了...」
「那正表示我們在台灣,需要一步步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大家認識爵士樂啊!」
常會有想學的成年人學生或年紀小一點的學生家長問
學爵士樂會不會太難?會不會要講很多樂理?
其實重點根本不是在太難或不難
而是學習者有沒有興趣,並能堅持而已
況且我們是在實際操作中融入樂理
而不是樂理講完了,再來操作,兩者無法分開的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不了解
所以常會用很多原來的觀念或是媒體所見來想像「爵士樂」
很多時候那都是錯誤或是表面認知而已,才需要導正
而且所謂的興趣是需要培養與引導的
單純用初步興趣來評估能否持續,很難走到軌道上
所以過多詢問其實無法達到即刻的答案
假設性的問題只能得到假設性的回答
「他們說這是爵士樂,而你就相信了...」
有年輕學生的家長因為想讓孩子接觸爵士樂
寫信來問我們說幾歲可以開始學?
然後說為了激起他們的興趣
特別去找「La La Land」的音樂來給他們聽
我問說效果如何?家長說好像沒啥效果
(我想是當然,因為鎖定觀眾族群本就沒那麼小啊!)
我說因為這跟我們要教的東西不是很有關係的
還是來上課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比較快啦!
有觀眾來參加我們的講座
問我們為何沒介紹「La La Land」?
我說不是我“高拐”(台語)
而是那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跟我要講的東西有所差異
就跟文中講的
你要介紹歌劇不會用歌劇魅影來介紹
你要介紹宋詞也不會用宋楚瑜的詞來介紹啊!
「那為何媒體或文宣都說這是爵士樂?」
「他們說這是爵士樂,而你就相信了...」
「那正表示我們在台灣,需要一步步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大家認識爵士樂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