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用過心」去聽?這就是當聽眾跟當樂手,聆聽上的差異

文 / 謝啟彬


一間背景音樂都是我們很熟悉爵士樂的餐廳,每一首從前奏到主題呈現方式到每人即興到結尾,都可以倒背如流,當然,我們知道店長只不過是挑了一張Blue Note唱片的精選輯而已。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當爵士樂手,就不能老是靠網路只聽名字的而已,你確定聽過一首「完整」的《Blue Train》了嗎?你確定不能光只知道Horace Silver寫過《Senor Blues》,每一段即興你都熟嗎?你確定不是透過翻閱Real Book得知《The Sidewinder》這首曲子,而是確實知道Lee Morgan怎solo、Joe Henderson怎solo的嗎?

這都不是要你理論分析哦!或是討論什麼深入的樂理法則,純粹只是,你有沒有「用過心」去聽?這跟優越感無關,只是本分而已呀!

這就是當聽眾跟當樂手,聆聽上的差異,沒有什麼好辯論的,不是嗎?

對爵士樂手而言,這些人才是Super Hero超級英雄,也是學習的對象,最重要的是那個處理音樂的精神,至於技巧,是他們貫徹精神的工具,你如果只有看到技巧層面,經常你就會看不到精神層面之所在。

而世人卻大多只“談論”技巧,甚至只討論“名氣”,沒有辦法感受到整體的流暢感、深度,以及音樂家在即興與合奏時所展露出的氣度與機智。

不過這真的或許跟慧根有關,即便經過了引導,只是在台灣,其實我們並沒有要「全民愛爵士」,我們只是想做到「更多人愛爵士」而已,而卻也很多人或單位打著愛爵士的名義,無限上綱各自表述,就跟愛台灣一樣,然後大家都說是為了全民。

抱歉,我真的沒有要全民愛爵士的意思呀!



我的確遇過不少
對外國爵士樂壇的爵士樂手如數家珍
但是對台灣音樂環境的改善束手無策且還要酸別人的人
我也曾遇過很多
把聽爵士樂、玩爵士樂當作一種優越感,
就是自認自己不像別人庸俗的人
但是也常會變成只有他懂,別人都不懂的狀況

那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真的下水
還是只是純粹當個看似專業卻仍不著邊際的觀眾或是評論員?
至少我當了會拿好成績的選手與教好選手的教練
所以我希望能夠分享一些真實的建言~




延伸閱讀:

學爵士找曲子別先從Youtube找起 - 改變搜尋習慣,改變聆聽習慣,其實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老東西不表示就是舊的爛的,是你還不懂得欣賞 - 重溫Hank Mobley的「Soul Station」

學習爵士樂即興,應該以曲子為單位而非專輯,更不是網路隨選隨放,而是真正一首完整聽完

愈容易「分心」的時代,愈需要「專心」的本事 – 最省錢也最有效的爵士樂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