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聆聽《You'd Be So Nice To Come Home To》,也簡單講解一下Chet Baker與三位樂手的聆聽重點

文 / 謝啟彬




這場的音樂性真的非常高、非常享受!

學生或觀眾常會有疑問,老師你說這很好聽、很棒?好聽在哪裏?棒在哪裡?

我會先反問,你覺得不好聽、不棒嗎?如果你沒有相似的感受,那就沒有繼續討論下去的必要,但是如果你也覺得很好聽很棒,而且

「你想要進一步了解Why & How?」

這時候啟彬跟凱雅就是你該找的人,我們不只是教學會這類技術的老師,也是教如何欣賞與延伸聆聽的老師

先說三位樂手,鋼琴手Harold Danko是美國人,我曾跟他在台灣碰過面,也特別力邀他給我們的學生舉行講座(他的老婆好像是台灣人,我不確定),只要跟Chet Baker合作很久的鋼琴手,都有很多寶貴見解可以學習,凱雅的第一位爵士鋼琴主修老師,荷蘭籍的Diederik Wissels也曾擔任過Chet Baker的Sideman

Harold Danko在這首曲子裡頭,就完美地示範了什麼是Swing?什麼是Lay-Back?也就是爵士鋼琴的觸鍵,尤其在Swing Feel時,感覺跟管樂器比較像,會比較慢出來的感覺,這點我們經常跟學生們強調,因為如果彈太“準”的話,就會出現所謂的“小叮噹感”了,那就不是Swing!

荷蘭貝斯手Hein Van De Geyn我之前有介紹過,這段在東京的演出是他1987年時的長相與外貌,跟今日的粗獷差很大,但是我真的很清楚記得,當時我們所有的爵士樂老師,都說這張「Chet Baker In Tokyo」是經典中的經典,有種打棒球完全比賽的味道,曾跟Hein學習過,後來也“繼位”擔任Toots Thielemans樂團貝斯手的比利時貝斯手Bart De Nolf,也直接規定學生們都要反覆聆聽、甚至採譜練習

總之這張就是個Swing Feel在小編制爵士重奏中的典範,完整專輯在串流平台上都有,但對於爵士樂學生而言,聆聽與學習就沒辦法用跳的,而是要用非常仔細的態度去面對

鼓手John Engels是英國人,我記得我的另一位主修老師Fabien Degryse曾經找他錄音,他說因為聽到John Engels現場演出時,實在太Swing了,當下馬上於音樂會後上前跟他接洽

至於Chet Baker呢?不用懷疑,他唱的每一個句子,通通都要學起來而且要分析一下後再移到別的調上去練習,因為每一句都是百分之百的爵士樂「金句」「成語」,而且他用得極為漂亮、渾然天成,這才是爵士樂的硬道理 - 你不是在追求很難的東西,你該追求的是很棒的東西~

這四位樂手,都是白人,Swing不Swing跟你的膚色無關,當然我們知道Swing Feel的形成,跟美國黑人的歷史有深刻的關係,也需要了解,但是要真的能Swing,重點還是在於你要聽到「對的聲音」,甚至是對的大師,譬如James Brown跟Swing Feel的連結就比較不深,但是如果你要學好Funk Feel,那你就得深入模仿、學習、琢磨James Brown

而對於How to Swing & Swing well? 請好好地聆聽這四位樂手的合奏演出現場,也別再把《You'd Be So Nice To Come Home To》當作是Real Book裡頭的一頁,或是iRealPro的一段Backing Track而已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