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啟彬與凱雅希望各位參加特別規劃的主題式每季爵士原力講堂?

文 / 謝啟彬


[為什麼啟彬與凱雅希望各位參加特別規劃的主題式每季爵士原力講堂?]

我是啟彬老師,我就舉一個學生問的問題:「SDM是「調式互換」的一種,是大調跟小調借,那有沒有小調跟大調借的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所以我把給學生的回覆公開出來:

「SDM當然是SD變成SDM,大的跟小的借

還有一個問題是樣本多寡

當你只知道大調與小調時,你就以為音樂只有大調換小調、小調換大調

但是之所以叫做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就是因為大調小調都只是「同一個根音」的調式之一

而當你知道的音樂不夠時,你就只會問是不是有大變小、小變大?


但是廣泛算起來大換Mixolydian、Lydian,或和聲小調換Phrygian、Dorian等,這時候你就要知道各個調式的順階和絃是哪些?或是反向想說哪些和絃是從哪個音階或調式音階來的?

所以啟彬與凱雅才會一直講一直講說只要你永遠用調一調二調三這樣想,你就進不了調式互換的世界裡頭,因為西方人不是這樣想的


「旋律篇」一書中有兩篇,一篇講調式的正確概念以及以及順階和絃,一篇講小調類型的調式音階之順階和絃,但是實際上還是要碰到曲子或是介紹經典名曲,你才會知道原來有人這樣用過,或是常用的有哪些?

這時候就又回到我講的樣本多寡問題,不能只是純講樂理紙上談兵,這也是為何我們會鼓勵你們參加爵士原力講堂的緣故,因為講堂裡頭就會在十堂課內大大增加你們的曲目認知量(先不論操作量)


要不然官網上也很多啊!但是很多人看到老師寫的文字就關掉頁面了,用英文寫也是這樣寫,我是用中文寫的,但是讀者的基礎沒那麼好,所以當然無法解讀,就跟要我去看財務報表或是物理學期刊一樣

你如果唸的是大學裡頭的英文系,嚴格說來全名就是英國文學系,這時候學校教授要你念英國文學作品如莎士比亞、王爾德、葉慈(愛爾蘭),甚至聖經,就是要你知道英文的各項典故由來與用法演變


同樣的道理在本文中是一樣道理,樂理有其典故由來與用法演變,所以如果你只知道旅遊英語四百句,就不容易繼續探索下去,這並不是要把樂理講難,而是你要像西方人或是日本人那樣舉例,啟彬與凱雅就是在中文世界中這樣舉例的,而你會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性而不容易切進去

所以我們除了在教學上的諄諄善誘循序漸進外,「講堂」就是先提供一些常識認知,你看像誠品講堂,是不是會請楊照老師講某些書籍或是經典作家作品、聞天祥老師講很多你沒看過的電影卻是你喜愛電影的改編或是取材呢?

我們是台灣人啊!所以我們會設身處地幫講中文的學習者著想,所以才會有不同性質教育活動的設計,這已經持續了二十年

以下兩篇文章與「旋律篇」供作參考:



誠摯歡迎大家!只要參加過的就知道老師打字一大篇,不如現場或線上見識、週週報到,就會成長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