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真的很多人以為爵士樂就是拿到音階名稱就以為拿到答案了,但一來音階名稱多如牛毛,很多一樣的音階卻有不同的名字,光釐清就昏了
二來所謂音階只是「劃範圍」跟「可選用」而已,不是「只准用」,重要的是要聽到「聲音」(學音樂當然要聽到聲音不是嗎?)
尤其在爵士樂中很多你聽不出來但覺得很酷很屌的即興句型,其實都只是「基本的旋律加上有方法的變化」而已,只是你不知道方法也沒練過
所以拿到音階名稱 - 尤其是名字看起來很炫的音階名稱 - 並不能讓你會即興,但這變成一種迷思,就跟你擁有跟偶像一樣的吉他或效果器,你就會幻想自己已經是他一樣(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古典音樂中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有三首都是D大調,但是柴可夫斯基、貝多芬、布拉姆斯三人的作曲內涵與技術需求都有極大的差異,甚至都是專業等級的小提琴家才能有辦法演奏,但照前面的邏輯,你難道會說阿這三首都是D大調音階”而已”啦,然後會拉兩個八度的D大調音階可以就想直接挑戰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嗎?
當然是不可能,但是這比較難解釋給不是長期學習樂器的人聽,因為玩樂器跟打電動是不一樣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