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會講話,再了解文法,而因為已經很會講話了,所以理解文法也就很快,也能再根據文法的「啟發」,去想出其他講話的方式,或是研究前人的文章,這些高手音樂家們自然又會激盪出新的想法與做法

文 / 謝啟彬


音階、音型或是旋律類型的探討,當然在爵士樂即興中是蠻重要的,但是學習者也要小心不要掉入一種陷阱,就是誤以為這種比較進階的就是比較對的,反之比較基本的就是已經會了的迷思

這真的是很多人的迷思,而是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會好高騖遠,假設學習是一本書,有的人會急著去翻後面的章節,因為看起來比較難,他就覺得好像直接閱讀“比較難”的,他就會變比較厲害,或是比別人更厲害的樣子

殊不知他連前面的章節或練習,都還沒讀過或練習、熟悉與貫徹過,教育者經常要自我要求不要讓學生斷章取義,但是教育者針對不同的學生與不同的曲目,甚至不同的時空背景,一定會有不同的教法,正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我有一段影片就是從頭到尾都“刻意”用Dimisnished WH Scale來即興一首Jazz Standard,那是教育者會做的事,當我轉換成表演者時,我就不會這樣做了


而網路是造成這種問題很大的一個推手,尤其是這近二十年來,因為Youtuber的「受眾」(TA),對他來說是能增加他流量的人(Viewers),而不是他需要解決問題的人(Students),這點很多人分不清楚,換句話說,沒有流量的內容Youtuber就不會拍了(譬如逐句分析John Coltrane的即興、拆解Pat Metheny Group的作曲之類的,這種要十五分鐘內認真講完也不可能)

而相對基本的內容,就會出現各自表述的狀況,每個人都在教你如何開始減肥(How to),卻很少人教你如何養生維持健康(Maintain),所以方法千百種,但是缺乏系統性,又加上網路的特色所以資訊就破碎化了,每個網路使用者自然進入「挑食」- 只挑自己愛吃的、只看自己熟悉的、只懂自己以為懂了 - 的情境中,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回過頭來,就拿Diminished HW Scale的介紹來說,這就是爵士樂手諸多即興手法中的一種,教育者會教是因為前輩大師們經常這樣用,但意思不是爵士大師只有一直用這種手法!或是會用這種手法就表示更厲害之類的(理解程度上更進階是事實,但也要學生能充分掌握才行)

譬如Chet Baker、Joe Pass、Sonny Rollins、Bill Evans...Diminished HW Scale/Phrase就是他們即興中,經常會出現的,但是因為在教學上會強化特色,所以需要講解與教方法,而網路影片會給你一種錯覺就是好像他們就是靠這一招打天下的而已,但其實他們也會有琶音、和絃音、半音趨近、各種爵士樂常用的繞法(Bebop Approach)、各種音程與旋律的變化、其他音階或選音,以及統合這些方法的構築能力,這才叫真的會即興,真的才是即興高手

我都還沒講到除了旋律以外、關於節奏的運用、關於和聲的運用(還是很多人把和聲誤認成合音)、關於音色的運用等等,教育者就是擅長拆解很多原來你看不懂聽不懂的段落,譬如此段影片的內容,大師們運用Diminished HW Scale就是在彈指之間,而且前後還有別的樂句以維持即興(音樂)的進行


但是你看大師的運用可不是“只有”用該音階啊!也不是只有八分音符上下行啊!各位大師的用法都已經習慣成自然,這才是我們要學的,就學習階段來說,「臨摹到近乎相同」與「想辦法在即興中運用上」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再去追逐「那還有別的嗎?」老實說,我遇過這樣問的學生就是因為他們的技巧不夠或缺乏實作經驗,所以真的以為看起來比較複雜的就是比較厲害的,因為他沒有實際去或做不到

但是千萬不要想成「Pat Metheny就是靠這一招“必殺技”幹掉其他人的」而到處去尋求「秘笈」或是「破關攻略」,這就是我常說的沒有長期持續學習音樂的人,很多人就真的會簡化這個「流程」與「內容」,然後網路影片因為容易搜尋查詢,所以又加重了這個迷思

我在爵士原力講堂中是把Pat Metheny學習爵士樂的過程講得比較好笑,但是這是大部分的人對於「天才」的想像,但其實硬道理在於:天才第一是吸收速度比別人快,第二是他們先會了才知道那是什麼原理

Pat Metheny接受過訪問時曾說,他開始大量學習爵士樂是因為他在Kansas City時的經歷(從他家到Kansas City只要半小時,詳見另文),那時候他才十幾歲,他不是在課本上學習爵士樂的,而是在現場學習爵士樂的,通常台上的前輩都是數完拍就直接開始,他當時不知道什麼是Diminished音階、和聲小音階...都是記「聲音」 - 這些音會跟哪些和絃產生怎樣的聲音?或是這組和絃與幾組和絃的排列組合 - 也就是各Jazz Standards的基本樣態 - 會用怎樣的聲音聽起來“才是對的”?

他要一直等到遇到Gary Burton跟他在Berklee的吉他老師Mick Goodrick等人之後,有的老師會很擅長跟你解釋,類似講話的文法是怎樣的?但是他先學會講話,再了解文法,而他因為已經很會講話了,所以理解文法也就很快,他也能再根據文法的「啟發」,去想出其他講話的方式,或是研究前人的文章 - 譬如古典樂、拉丁音樂、非洲音樂等 - 這些高手音樂家們自然又會激盪出新的想法與做法

真的很難或是份量很重的內容,是沒辦法完整呈現在網路上的,譬如爵士原力講堂,而真正循序漸進、幫大家練功夫的音樂教學,也是沒辦法照著學生的步調走,因為,這又是另一個迷思,學生或學習者以為自己應該可以“吃得下”或是照他自己的計畫前進,但是經常學習者卻很容易因為很多雜事或原因而中斷、落後或斷斷續續,我們這二十幾年來已經看過太多這種狀況,包含我們自己也會碰上,但是事先提醒時,有蠻多人是聽不進去的

正好趁週末寫了點感想,大家參考閱讀









☆ Pat Metheny on learning Improvisation and Theory (日文字幕版) 


☆ 同樣影片的無字幕版:


除了我跟同學們解釋Pat的經驗以外,還有就是我沒寫到但是也很重要的,就是你要能夠辨認「一組和絃進行」的能力,短則是一組II-V,長則是一首Jazz Standard,理性來說,不同的Jazz Standards就是各種不同II-V或II-V-I或V-I(m)的組合

有些音樂家他們會說不知道和絃進行,其實他們知道,只是不知道那「叫」什麼,用我的比喻就是你經常去的超商或郵局,看到店員或職員你很熟,但是你不知道他或她叫什麼名字,但是當他們離開超商或郵局,你在路上遇到他們時還是會跟他們打招呼,因為你們認識,但你還是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

我們要練習的就是跟這些和絃進行能夠「打招呼」的境界,其實Pat講的也是事實,就是盡量跟經常在碰觸、使用這些的人玩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那個環境裡頭要有志同道合或同樣愛好的人,甚至最好有前輩或老師,另外一個重點是他也說這絕對需要時間,他估計的時間是六到七年,請注意是年,不是天,也不是月

其他的我應該都有翻譯跟詮釋到了,譬如會講話跟懂文法的相互拉抬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先行而後知,而不是知而後行,因為通常,知而會不行,或知而以為自己行了,大家參考一下正面的激勵吧!

☆ Jazz Essentials: Pat Metheny (Pat比較年輕時教授大師班或工作坊的片段,現在年紀大已經不常受邀舉辦類似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