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很多「自我實現」的影片,把樂譜展示出來並跟著原版錄音的大師同步演奏或演唱,這是正確的學習方式,我是指「照這種方式學習」,而不是繼續看下一部影片

文 / 謝啟彬




五線譜的識讀能力,在古典音樂的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讓不太能夠讀五線譜的非古典音樂訓練出身者,會覺得有點自相形穢

但是音樂跟樂譜之間並不是完全相等,尤其對於Groove類型與即興類型的音樂來說,樂譜只是個紀錄與參考,不是完全去解讀並演奏譜上所記載的,就夠了的

問題在於兩點,我試著再解釋得更清楚些:第一點在於古典樂手習慣覺得「有譜就心安」的習慣,這在原來習慣的音樂領域裡頭並沒有錯,但是在接觸到自己還不熟悉的音樂領域時,你原來的好習慣就變成壞習慣

但很多時候古典樂手會改不過來,甚至覺得明明有譜就比較“簡單”,為何老師還要花時間建構那個基礎概念?譬如Groove的動態,以及即興的發想過程等等

第二點在於對於「順序」「流程」的不熟悉,尤其在網路時代影片(視覺)學習興盛後,就很容易看到這種誤差,譬如文首會看到的貝斯手,採譜貝斯大師的Samba Bass Groove,他邊彈然後讓觀眾可以看到譜面也在移動,用意是要讓觀眾知道他現在彈到哪裡?


而對演奏者與拍攝者而言,那是一種自我挑戰,就是能夠跟大師的感覺與技巧一樣,這個在視覺影片學習法興起前,已經是爵士樂手與非古典樂手的標準學習流程 - 採譜然後不管有沒有寫譜,要學會能跟大師同步,一方面練習技巧與熟悉聲響,二方面練習耐力與穩定度

講得更白話些就是如果你能跟著演奏,表示你已經跟這位大師學到了很多,而不是你已經跟這位大師一樣厲害,而愈後面的學習者就會去採同一位大師更多的演奏或即興,以徹底學會他的「手法」

或是繼續往其他樂手身上發掘寶藏,甚至很多不是自己本身的樂器,這樣就可以融合前人的許多功夫,或是從不同大師的手法中,悟出一個共通的道理

而我覺得如果身為旁觀者,正面的學習意義就是這種影片幫我們揭開了許多「哦!原來是這樣!」的疑惑,但是真的自己要學習來,不是又繼續轉台看下一部影片,而是你自己也需要練習,可以從他們的影片開始模仿,或是自己找一首你很喜歡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好聽的曲子,直接開始做同樣的功課

這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有真的這樣執行,自然你也就沒空在網路上瀏覽八輩子都看不完的影片了

以下是專輯版,他抓的並同步演奏的是上面的現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