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要講Japanese City Pop,會“非常不小心地”把整個J-Pop都拉進來講,因為很多當時的製作人與超級樂手,後續都還有很多音樂作品、風格轉變與為他人作嫁的製作等等
就我們與日本音樂圈的接觸與交流經驗,日本原來沒有人在講「City Pop」這個名詞的,那是個相對新的名詞以“歸類”70~90年間的日本流行音樂,但是又會特別集中在幾位大咖,如果真的照Youtube演算法的推播,我們一輩子都聽不完那二十年之間的J-Pop,一大堆可能當年除了日本當地樂壇知道以外,並沒有紅到海外,或至少亞洲的藝人
像當年日本媒體也有人稱之80年代的「Japanese Boogie」,會有冠個「Japanese」就是表示原來在美國流行樂壇也有人稱「Boogie」的曲風,其實是在美國七〇年代Funk音樂發展的後期,又經過了Funk變成了Disco,成為了主流的流行樂,然後又加入了原來Jazz、R&B、Soul的元素,然後很重要的是電聲樂器的大量運用如電貝斯、電吉他、電子合成樂器、甚至電子鼓機等,所以整體聽來就是很華麗
而「Boogie」的來源一樣來自於歌名 - 當時歌名取Boogie就表示很炫、引領風潮之意 - 譬如Kool & The Gang的《Jungle Boogie》、Heatwave的《Boogie Nights》(Heatwave的鍵盤手Rod Temperton把Bass Line借去給Michael Jackson改成《Off The Wall》)、Earth, Wind & Fire的《Boogie Wonderland》、A Taste Of Honey的《Boogie Oogie Oogie》、The Jacksons的《Blame It On The Boogie》、Al Jarreau的《Boogie Down》、Rafael Cameron的《Boogie's Gonna Get Ya》...等,族繁不及備載
這時候Boogie已經跟原來藍調裡頭的Boogie-Woogie不一樣了,後者是指那個鋼琴與吉他的12/8節奏音型,Boogie在當時的美式俚語意思是指「讓我們動起來吧!」,而在音樂上也沒有辦法精準定義,大致就是一定會有一個非常易記且容易隨之起舞的Bass Groove,還有Funk電吉他或是Clavinet鍵盤彈奏等,還有那個爵士鼓的小鼓聲會加上鼓掌聲(這還蠻明顯的),當然還有管樂組,在我的感覺是Boogie其實就是八〇年代比較流行、比較流行的Funk曲風,旋律也比較易記朗朗上口
所以八〇年代好幾位日本音樂人,都是從七〇年代就緊緊跟著美國的流行音樂發展的,努力地學習仿效也發展出自己的作品,如果光是看曲名的話,1983年吉他手角松敏生為杏里(Anri)寫曲製作的《Good Bye Boogie Dance》就有Boogie Dance這個字
而這首的編曲非常像Earth, Wind & Fire在1975年推出的《Sing A Song》,以及Phyllis Hyman在1979年推出的《You Know How To Love Me》,而前奏則融合了The Emotion 1977年的《Best of My Love》前奏,以及Barry White在1974年推出的《Love's Theme》(就是台灣六年級生以上才會聽過的國泰航空廣告配樂)
所以光拆解一首所謂的「City Pop」經典,就得回頭去看幕後製作團隊的音樂影響,而知道他們都是聽什麼音樂、自學什麼音樂,甚至一起玩什麼音樂長大的?而「Japanese Boogie」就是現在在講的「City Pop」
在這個名詞出來前,其實大家比較常用「AOR」來介紹 - Adult Oriented Rock (Records)或Album-Oriented-Radio,就是不是給小朋友年輕人聽的偶像團體那樣的,而是給年紀比較成熟點的成人聽的,這在英美本來就有這個分類,台灣以前翻成成人抒情排行榜,但是其實沒有那麼抒情,也沒有那麼搖滾,且隨著時間的演進,關於搖滾的聲音也不斷在改變,大概最大的反差是重搖滾或重金屬音樂
但是無論用哪一種分類,都一定會有疏漏或是無法涵蓋之處,本來就沒辦法用文字定義音樂,像AOR又比City Pop廣一點,而City Pop就是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的J-Pop,又以前面介紹的Japanese Boogie為大宗(70's~80's在台灣有一樣的迪斯可與迷你裙風潮,但樂團部分就沒日本那麼明顯,我的個人觀點是台灣比較“崇白洋”,日本除了搖滾樂外也還有跟上“崇黑洋”腳步)
像承接Japanese Boogie的又是所謂90年代的涉谷系音樂了,那這樣也要納入City Pop的分類的話,這個分類也太胖太廣了些,而很有趣的是,這些音樂反而現在在聽的都是大學生以上的年輕人,跟AOR原來的分類又產生歧異了,加上音樂的發展本來就不是單向式的,任何我們之前的音樂都可以成為養分素材,City Pop目前就暫時定錨在1970~1990這二十年中的音樂人事物,不然誠如文首所說,整個J-Pop都要拉進來,就是一部日本流行音樂史了!
那麼既然要理解City Pop這時期的音樂,勢必也得對同時間1970~1990年的西洋流行音樂人事物瞭若指掌,所以才會說這主題是挖坑給自己跳,要縮小範圍變得很難,只能從較知名的曲目出發,還有一些西洋音樂的被仿效「大戶」,之後大家再自己慢慢去搜尋發掘
之前講過英國的Acid Jazz風潮,也遇過很類似的狀況,因為講Acid Jazz就會講到Northern Soul,很多人就不知道這個北方指的是英國的北方,不是美國的北方,而簡單說就是美國六〇年代的靈魂樂影響到英國,英國也發展出自己的藝人與音樂文化,進而影響到所謂的酸爵士(迷幻爵士),跟舞廳文化有很深的關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