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arth, Wind & Fire的《Shining Star》明白黑人音樂與藍調、爵士相關樂種的演奏與演唱,不是從頭到尾盯著譜看的「解碼樂譜模式」

文 / 謝啟彬



我們不斷跟學生傳遞一個重要的音樂觀念,對於現在正在學的音樂,老師在上課時,不管是事先備課或是課堂上寫白板,經常會因為要直接進入主題,而寫下和絃進行或樂譜或實際上的音

但是學生 - 尤其是習慣拿到譜再開始動作的學生 - 一定要具備的概念是,這些音樂產生的當下並不是看著我們眼前的樂譜,而是會持續演奏、產生律動、即興演奏與演唱,一定要先建構這樣的概念,再繼續練習,才會得到真正的韻味,不然聽起來就會很生硬或是味道不對

譬如James Brown的樂團跟他在演出時,絕對不是看著樂譜記載說這裡反覆這裡跳二房那裡Da Capo接下來跳Coda......真心希望大家能懂老師的意思

也就是樂譜記載只是一個記載、一個路徑,樂團成員完全要看James Brown的動作只是跳哪裡或是反覆哪裡,加上像Bass或Guitar的Pattern都是會微調的,保持基本律動但不是照譜彈、尤其是照著五線譜記載彈的狀況


更遑論爵士樂的合奏,真的不是大家都一起盯著譜然後照著反覆走,那是古典管絃樂團的做法,由指揮來帶領速度、整齊與表情起伏,在包含節奏組的樂團中,就是大家都要定速前進,以及與團員保持等速前進,而不是看指揮的手勢

甚至像鋼琴手的和絃反應,更不可能是看著五線譜雙手大譜表才能知道是彈什麼音,或是如何反應那個Voicing(和絃配置)與Voice Leading(聲部移動)

所以真的不是你「光用看的」就學得會一種音樂型態,或學會即興,或學會正確的Groove,拿到譜只是讓你大概知道地圖、地理位置與順序而已,像我們在講堂中如果給了樂譜,都不是要大家即時讀譜跟上,或是以為拿到譜就瞭解了Pat Metheny Group的音樂、Brazilian音樂、Jazz/Funk/R&B/Soul/Latin....音樂等等


樂譜或寫譜是一個輔助的工具,樂譜上沒有記載的東西還很多,尤其是「非」古典音樂,這是很多人因為今日音樂教育傳遞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的「順序上」迷思



如果以所謂“熱門樂團”的進行模式來描述,那麼我的講法絕對不是發譜下去說請大家照著走就可以了,而是:

1. 節奏組先來個Vamp(沒有旋律或主唱的“伴奏” - 由此可見這裡翻譯成伴奏也就很奇怪了),應該是無旋律的Groove律動與和絃進行反覆

2. 通常都是四小節為一個單位,如果歌手要進來就是要等每四小節為一個循環,譬如四、八...等等,沒有人第三小節或第九小節進來的,那就是破壞Groove了

3. 而這時所有樂器都會有固定的Riff(短樂句),通常就是偶數小節的長度

4. 歌手會以唱幾句歌詞來算,像《Shining Star》就是先唱六句,也就是四句加兩句,而樂手排練時或要記得的順序就是兩個八小節(八小節加上一遍反覆),最後那兩句是拉高音域演唱,這段就是譜面上的Verse 1(主歌一),鼓跟貝斯則是固定一個Pattern

5. 然後就進入副歌段,第一次是四句比較短的歌詞,這邊和絃也會換,作曲者採取的就是樂手們都很熟悉的「屬七和絃五度圈下行循環」共兩遍,一個和絃兩拍,所以就會是四小節的長度,這就是Chorus(副歌),等等還會回來,鼓跟貝斯在此段中是另外一個類似但不同的Pattern。副歌在樂手認知中等於A7-D7-G7-C7兩次,所以等等在最後時就會一直循環副歌

6. 樂團製造一個不一樣的聲音以區隔開不同段落,這邊的Bridge 1就是兩句E小五聲音階的鍵盤Fender Rhodes樂句,以銅管聲部跟貝斯應答(兩個16分音符)

7. 下一個橋段Bridge 2就是電吉他的E小五聲/藍調音階「即興」,這時候貝斯與鍵盤加上銅管,以屬十三和絃的聲音半音上行加上半音上行移動,因為要回到E7#9,所以就用四次的「3+3+2+4+4」(16th Feel),從G13開始就會上行回到E7#9,這時候樂手要有強壯的內建節拍感(Internal Beat)讓自己跟團員知道是在四個4/4拍的小節裡頭,也就是十六拍

然後最後戲劇性地拖到加長一小節,讓E7#9的兩個16分音符重音撞擊產生在第五小節的最後一拍,也就是第四拍

8. 接下來不用再Vamp醞釀,直接進下一段主歌,對歌手而言他又開始唱主歌的歌詞,但是這次歌詞不同,所以算是Verse 2(主歌二),而這段就唱比Verse 1多一倍,也就是八句,你會注意到合音的團員跟主唱本人,情緒與表情都比較高昂,包含樂團全體也是,這就是黑人音樂的特色

9. 主歌二(Verse 2)的最後原本兩句,也讓歌手“加量”(從維力炸醬麵升級為維力炸醬麵重量包),所以對樂手來講也就多反覆一次四小節,歌手就變成唱四句,而且這段就通常會飆高音去展現歌唱技巧,就是Show Off,而最後一句所有合音團員再跟主唱一起唱,加強厚度,這時候就準備進副歌了!(其實這些敘述聽歌詞就會明白,只是要讓大家知道Funk音樂的即席團體編曲與音樂運作到底是怎樣的?)

10. 副歌(Chorus)就是跟第5點一樣,差別就是會持續反覆,音樂持續堆疊上去到高潮

11. 此版的現場版就是讓Tenor Sax即興,而他即興的部分就是Verse的唯一和絃E7#9持續四小節倍數,然後接回去給主唱跟觀眾互動,這就是嘻哈音樂(Hip-Hop)中Rap的“發源地”,因為Funk歌手主唱要不是在一開始Vamp的地方跟觀眾互動,要不是就是在這段準備Outro的地方跟觀眾互動

12. 然後團長或樂團領班會Cue要大家走到Bridge 2結束,樂手跟歌手、合音會稍微自己加點料

13. 所以像銅管聲部就會有Riff 1、Riff 2、Riff 3...等,通常是由團長、領班或是銅管“首席”(借用古典樂的講法,其實也是要下指令的領頭羊之一),他們會以手勢或吹奏帶領大家進1或2或3或重複某段



用這麼鉅細靡遺、彷彿古典音樂樂曲解說的方式來「描述」整個音樂發生的過程,就是希望能讓大家理解,這種音樂的表現方式跟你習慣的看譜或解碼樂譜模式,真的很不一樣,所以通常誰會是看起來最笨的一群呢?是的,我以前就是其中一位,絃樂組!因為絃樂器跟傳統管絃樂器都是照著樂譜走,如果你沒有給大家一個很明顯的樂譜記號,大家就會不知如何是好

當然,沒有受過這樣音樂訓練或音樂薰陶的銅管、木管樂手,效果也是一樣,所以才會說不是每件事情都記在樂譜上的,而你如果一直專注在看樂譜要跳去哪裡接去哪裡?或是反覆幾次,你就喪失了跟整個樂團一起律動的機會,更負面的就是你不會Groove了!

同樣的模式,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更長的現場版,同樣的曲子,在第1個步驟時就加長而且加上人聲吶喊的Riff,而接下來“照著走”,在進行到第10個步驟之後就“脫韁”了,但不是停下來,而是整個樂團持續保持一樣的Groove,而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和絃E7#9!

但你能從每四小節會有個變化中,聽到先是整個節奏組拉起來,然後進入鍵盤電銅管聲響的句子、然後再進入鍵盤Clavinet邊comp邊即興的段落、然後再進入電銅管音色與真銅管聲部特別發想的高潮段落、然後再進入吉他與貝斯對話的段落

接下來就是為了現場版演出所安排的「特別片段」,這通常是加料也是專輯版中沒有的,每次這種段落都會特別精彩,因為就是音樂最高潮或是會帶向最高潮,最後再回到1的Vamp,然後交給主唱去發揮了,再接到11的後半段,然後完美結束!


希望這樣的“樂曲解說”,能讓你從此理解,為何音樂一起玩更好玩?也知道你買的市面上的譜,都只是周邊商品性質,實際上演出的時候根本不是看著那樣的“事後諸葛”樂譜演奏的囉!這也是老師常掛在嘴巴上的,我們教的是音樂的「前端」,但現在大家都以為靠音樂的「後端」就能演奏演唱成這樣的迷思

所以這篇是幫你剖析音樂真正發生時當下的狀況,至於其他的Groove維持與正確的語彙(像這首《Shining Star》就是Swing Funk的律動感),就得事先練習好囉!以下是我的幾位學生在前後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樂器上的練習,也歡迎參加我們的各類團班哦!

貝斯的音型與律動:


節奏吉他的部分:


節奏鍵盤的部分:


吉他即興的練習:


Clavinet鍵盤即興的練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