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士林區被延伸得最長的一條路「大南路」
今天運動走路,再度開始“繞大圈”,從中正路到中山北路到劍潭捷運站,從劍潭路 - 就是基隆河舊河道 - 走進去前港街再從前港公園轉後港街然後接進大南路,我便一路走到盡頭,到承德路與中正路交叉,這邊現在要開始挖捷運了
所以也見證了一段交叉路兩條路都是大南路的路段,原來大南路是士林慈諴宮前的路,也是士林夜市賣最多小吃的攤販聚集處,但一路延伸到基河路上又穿過承德路,再一路整個彎回前述的交叉口,中正路以前是中正橋,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橋就廢棄了
熟悉台北市道路的人,會發現台灣省各縣市中心鬧區都有一條中正路,怎麼台北市沒有?其實有的,就是現今的忠孝西路、忠孝東路(行政院跟監察院交接處,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也是台灣省道公路1、1甲、3、5、9線的起點)跟到了華山那邊斜出去的八德路,簡言之以前的中正路就是現今忠孝西路跟忠孝東路到華山藝文特區這段,以及現今的八德路,而現今的忠孝東路以前是小條的忠孝路(所以現在忠孝東路與新生北路高架橋交叉口的第一銀行是「忠孝路」分行)
但是後來據說是1970年時蔣中正總統本人親自下令,將經常會經過的中正路改名,這種講法比較有威權時代的想像空間,說是中正不想被切成兩段云云,那這樣中山南北路怎麼辦呢?
以國父之名命名的中山北路已經七段了,南邊也有中山南路,過了中正紀念堂後變成羅斯福路,而且中正路原本也就已經是中正西路(現忠孝西路拓寬前)跟中正東路(現八德路),所以個人感覺切段(”斷”)不吉利犯大忌說,個人覺得有點穿鑿附會
另一種講法是當時「四維八德」(禮義廉恥 +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仁愛路、信義路、和平(東西)路都已經拓寬,就把忠孝路跟中正路合併成忠孝東西路,尤其忠孝東路已經隨著都市發展延伸到七段了,而忠孝西路有兩段,西接忠孝橋過淡水河到新北市(以前的台北縣)
有趣的點在於忠孝跟和平有分成東西路,但是仁愛跟信義沒有分成東西路,不知是否跟景福門跟總統府之間的介壽路後改稱凱達格蘭大道有關?因為景福門圓環到總統府往西就沒有仁愛西路跟信義西路了,看似被總統府擋住了
另外就是原來台北市大安區的四維路以前叫八德路,但是因為有新的八德路了,舊的八德路就被改為四維路,跟現在敦化南路平行,從仁愛路圓環一直到和平東路三段為止
說回台北市現在的中正路,就是在士林區沒錯,往西接百齡橋往重慶北路底與社子(延平北路、環河南路甚至可以跨河抵達三重),往東變成仰德大道上陽明山,另外在北投也有中正街,很明顯這就是當年的潛規則,因為要以北投為中心來看,而士林區的中正路以前是中正橋,原中正路士林捷運站處的確也是士林中心
以前士林跟北投是屬於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北縣管轄的士林鎮與北投鎮,國民政府1949年來台後設置了舊稱草山管理局的陽明山管理局,士林跟北投改隸屬於此局,1968年陽明山管理局改成編制在台北市轄區內,後來在1977年裁撤,士林鎮跟北投鎮也就變成了台北市的士林區與北投區了
所以之前也曾有媒體或書籍寫過,一定年紀的士林人與北投人,身分證字號開頭英文字母為Y的,跟老蔣總統一樣喲!後來就絕版了,所以你如果遇到1975年前出生在士林(當然包含天母)與北投的人,跟他或她借身分證來看很有可能就是Y開頭的
因為正好認識加上我們大學念文化、回國後住新北投,我以前問過台北市警察局北投分局的主管,那你們巡邏時,陽明山那麼大怎麼辦?他們說他們北投分局就負責陽明山的一部分,陽明山另外的部分就是士林分局、新北市的淡水分局跟金山分局的巡邏路線囉!像山仔后派出所是士林分局的,而竹子湖派出所就是北投分局的啦!
台灣各地的行政區域一直在變遷,很多時候年輕人並不知道為何這裡叫這個名字?那裡叫那個名字?像我們所在的士林區,在選市議員的時候是第一選區,包含士林區跟北投區,所以選出來的市議員要服務這兩區
但是進入到中央層級的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時,就變成台北市第一選區跟第二選區,其實前者就是北投區跟士林區的一部分,也就是天母跟蘭雅區域(爵士原力基地所在地,可以說是芝山捷運站周邊),後者就是大同區與士林區的傳統區域(有人會說街上)加上社子區域與陽明山、芝山岩周邊(台北市立醫院陽明院區與忠義街、雨聲街、至誠路...)等區域了
2024年下旬已經開挖的捷運北環段,再來會從新北市的新莊到蘆洲然後來到台北市士林區的社子,然後穿過基隆河(已經是截彎取直過的基隆河)到中正路接士林站就能接淡水線,然後一直到至善路又右轉經過東吳大學與自強隧道,通到大直北安路然後接美麗華前的劍南站,又跟文湖線相接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