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Cole Porter的《Anything Goes》真是一首好歌,我們常跟學生說:要充分體會Swing Feel,就要學會這些歌的歌詞(光用唸的就Swing),以及觀察他們的舞步甚至跟著跳,Swing不是譜面上的,是身體上的
鋼琴手們與吉他手們,如果找不到Swing Feel,或是想更精進你們的Swing Feel,那要多聽Jazz Big Band的管樂語彙之抑揚頓挫,以及模仿事先編曲好「保證Swing」的Written Parts/Back Riffs/Shout Chorus
以此曲速度來說,可運用“高科技” - Youtube上的調速放到x0.75,就應該比較能抓到Swing Feel(不會抓到寶可夢)
這是在我們學習年代還沒有出現的黑科技(簡稱為偷吃步),所以都要照原速學
「Swing就是2/3+1/3」是一種斷章取義,或理工人講的參數不足、法律人講的證據不全
《Seven Come Eleven》是Charlie Christian知名的作曲,旋律本身就是Swing Feel的例句,請學起來
另Bebop時代之前尤其在Swing時代,AABA曲式經常那個B段都是Cycle of 5th的屬七和絃連結,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去大量採譜與理解前輩大師的即興方式與旋律連結,再予以活用
一小節四個四分音符的樂句,在樂譜上的顯示看起來比拜爾教本還簡單,但實際演奏與演唱時都有幽靈音(Ghost Notes)的存在,必須要靠揣摩模仿才能學會
以下四段《Syeeda's Song Flute》(John Coltrane)、《All Of Me》(Scatman Crothers & Redd Foxx在電視劇中的表演)、《S' Wonderful》(George Gershwin的曲子,由Ella Fitzgerald, Benny Goodman & Peggy Lee詮釋的版本)、《Lester Left Town》(Wayne Shorter)是很好的參考對象:
延伸閱讀:
另外我也常建議學生,要直接先學會唱知名Swing或Latin的旋律,它們通常都是兩小節的句子,而且會直接帶你突破所謂的「小節魔障」(詳見「節奏篇」一書,這是很多古典音樂訓練出身者的障礙,因為常會被小節線制約而停下來或不穩),譬如Glenn Miller的《In The Mood》前奏與The Champs的《Tequila》,都是完美的範例
先學會唱了之後再來看樂譜記載就會恍然大悟,順序錯誤就永遠都學不好,而這往往是古典音樂訓練出身的音樂人放不下且Swing不好、節奏感味道不對的主因
最後,文章最前頭的圖片,也是Swing的知名”Clave”之一
要多聽多模仿Hard Bop時期由爵士樂手所創作的standards,以學會更多的「爵士話」
老師教完才告訴同學們”出處”在哪?《Joy Spring》AABA每個A段第五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