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音樂就應該是這樣的 - 超越語言的限制,因為音樂已經是語言

文 / 謝啟彬



Geila Zilkha與Yuki Arimasa上週六(2015.07.18)在TISJA爵士原力全球連線音樂節第二場音樂會,其中一首改編的曲子,就是這首八〇年代的日本流行歌曲 - 山口百惠的《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

而我在節目製作上,也特別安排來自比利時的兩位超棒節奏組樂手Bart De Nolf(貝斯)與Mimi Verderame(鼓)與兩位合作,他們都是Toots Thieleman的專屬樂團樂手,征戰無數。


在我的心目中,音樂就應該是這樣的 - 超越語言的限制,因為音樂已經是語言,音樂的交流跟語言完全無關,歐洲樂手們聽不懂日文,但是他們的合奏真的是「有感」到全場震懾,我想現場的觀眾與營隊學員都已經深深被打動了才是。

我從來沒有欺騙大家或誇大其辭,而且我們說到做到。

除了我們知道該如何將不同音樂家的優點組合激發出化學作用外,對於音樂質感的追求,以及音響環境的堅持,就成爲你們正在欣賞的優質高水準爵士樂現場!



而在華文地區,這首曲子也的確有中文版,是香港廣東話流行歌曲,由張國榮所演唱的《風繼續吹》。因為我的成長年代的緣故,所以對這些曲子很熟悉,而港台流行歌曲在八〇與九〇年代,是完全翻唱日本歌的輝煌時代,當時經濟起飛,娛樂需求高,在台灣的流行音樂工業創作人才尚未全面充沛前,跟日本買歌是很適合的,這也難怪後來港台流行歌曲都深受日本流行歌曲影響(見後文)。



這也是我的觀點通常跟其他人很不一樣的地方,我總覺得日本人學西方流行音樂學到了精髓,所以一整個架構很完整,人才也充裕,而台灣真的就跟工業發展一樣,從代工起家,所以買現料來做生意比較快。然後十幾年前開始的韓流,也是走日流模式,而台灣,卻一直沈浸在我們是華文流行歌曲的中心思維中,卻很少從產出端如作曲、樂手培訓、樂風熟悉等技術面下手,所以就慢慢出現青黃不接的斷層了!

~一個除了是爵士樂手,也是在大學裡頭教了十幾年流行音樂課的老師之我見



只有爵士原力,能真正給你宛如親臨東京爵士樂現場的感動~

姬拉基爾克哈 - Voice - Geila Zilkha
蟻正行義 - Piano - Yuki Arimasa
巴特迪諾夫 - Bass - Bart De Nolf
米米費德拉梅 - Drums - Mimi Verderame

姬拉席爾克哈 / 蟻正行義 @2015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爵士原力 全球連線」音樂節只有爵士原力,能真正給你宛如親臨東京爵士樂現場的感動~姬拉基爾克哈 - Voice - Guila Zilkha蟻正行義 - Piano -...
Posted by 爵士原力 on 2015年7月24日


延伸閱讀:

一流東京爵士樂現場在2015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營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為什麼我們的流行音樂走入困境?(文字版)

那些年,我們(跟九把刀)一起聽過的音樂—不同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總是在輪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