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就讓你理解Groove音樂的源流、曲風,而且實地示範、不吊書袋 (影片)



別說用中文了,即便用西班牙文,如果沒有真的遇到懂音樂的人(不等於音樂系畢業的人,這個前提要先明白),你不會知道很多特定的講法,在特定的音樂類種中,意思跟原來的單字不同

譬如「Tresillo」(唸成特雷希歐),西班牙文裡頭就是「三連音」的意思(三連音就是「均等」的三個音在一拍或是兩拍中),但是在非洲古巴樂(Afro-Cuban)中,即便古巴也是講西班牙文的,而在音樂中Tresillo指的是從西非洲的黑奴傳過來的節奏句型

其實這就是我講的「3-3-2」,是在偶數4/4的拍子中用上奇數的分句或算拍方式,如果是八分音符的話就是3個八分3個八分再2個八分,如果是十六分音符的話也是3-3-2,四分音符也有3-3-2

這不一定在譜面上會顯示,而是必須要會感受得到才行,而即便包含國外的網路影片上,有的Youtuber的確稱之為「Tresillo」,有的人稱之為「Calypso/Soca/Kaiso」(其實都是千里達當地的叫法),有的人叫做「Reggaeton」,這就有點不夠嚴謹,表示他要不是只知道較新的樂曲,要不是他故意用這樣來求得網路吸睛效果

就好像明明是教會終止,然後只聽過Beatles音樂的人分析完之後,就說這叫“Beatles終止“一樣,這樣做沒有違法什麼的,但問題是會一直出現一堆新名詞在講一樣的東西,然後大家就一團亂雞同鴨講

回過頭來說,在非洲-古巴音樂中有時會用古典樂用的名詞「Hemiola」來介紹真的是三連音的相關音型組合,那其實就是「3對2」,但是用古典樂介紹的3對2想要完整詮釋及演奏真正的非洲古巴樂時,又會遠遠不夠,因為古典樂教育只有講到最初階的,而非洲古巴樂(也就是拉丁樂的一支)的講法會完整很多,其實是Subdivision(等分)的介紹,這到後頭就會變成大量切拍與切分的動作

然後如果你只有學古典音樂教的”概論“,對Hemiola你就以為學完了,那自然在遇到其他音樂類種的時候會感覺困難重重,老師都只是在講道理跟歷程,沒有什麼哪種比較好或是要進入音樂學寫論文的階段

而當然像打擊樂手就會習慣說是「Bembè」(“班貝”)或是「Afro  6/8」,兩者是一樣的概念,「Hemiola」也是,但在西方音樂教育裡頭可以連貫,在華人音樂教育裡頭無法連貫起來,這才是重點

我自己在大學音樂系裡頭教世界音樂教了十五年,很努力地一直在扮演不同音樂類型「溝通」的管道,而爵士樂的學習當中也非常強調這些「基本功」,不只是曲目而已

就跟我常跟學生或觀眾開玩笑說,你可能想說爵士樂不就是學即興而已嗎?為何老師去歐洲唸個音樂院得五年才能畢業?其實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實際上有很多大家身處台灣不知道的東西要學習,況且我們主要這部分知識與能力的累積,是在校外以及畢業後才開始的,學校是幫我們開個頭,以及教我們如何理性學習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是成年人,尤其你是古典音樂系畢業的人,如果真想學我們在教的這些,你不需要全部打掉重練,但是觀念上必須要修正,不能老是只看自己最熟悉的就好,或以為已經會了A,B跟C應該不難了吧?

最重要的是,不是全部的音樂都是你得全部都懂了之後才開始實作的,而是得邊實作邊懂,這個懂的意思是腦子也清楚了,實際上也能操作了才算,光知而不行還是不叫懂了




古典樂手無法精準演奏的節拍 - 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該如何解決?

Eddie Palmieri與Charlie Palmieri - Afro Cuban/Salsa音樂風格熟悉與鋼琴技法入門磚

巴西音樂真的不只是森巴與芭莎-介紹「Baião」風格與其在流行音樂、爵士音樂與古典樂中的影響

藉由重新認識懷舊的黏巴達(Lambada)而更了解南美洲與巴西音樂

哈巴、哈巴涅拉、哈古巴、比巴、巴莎、森巴、哈瓦那...-再探西班牙音樂文化在美洲大陸的傳遞、演化與回傳

要接觸音樂的根源,就要來“武術發源地”非洲 - 光看一段非洲樂手的演出,你就明白有多少音樂來自這裡

[爵士行動小教室] 切分節奏的DNA從Calypso到Funk都有非洲因子 - 三首曲子的旋律小分析與實用技巧 (影片)

同樣都是拉丁美洲音樂,為何探戈(Tango)比非洲古巴樂(Afro-Cuban)在本地更受到歡迎?

我們會的東西或是教的東西「不實用」或是「沒有市場」?那是因為你沒看到世界潮流

十五分鐘內就讓你跑一圈認識古巴與加勒比海的音樂風格 - 啟彬與凱雅的講堂永遠含金量豐富!

關於Groove的種種,這本全都有!「啟彬老師行動教室 - 36堂課即興解密:節奏篇」